关于PBL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情景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池昌治
[导读] 在初中课本上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的基础必学课程之一

福建省大田县柯坑初级中学   池昌治

摘 要:在初中课本上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的基础必学课程之一,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法治与道德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与自身的更修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PBL
        PBL模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课堂围绕着学生来进行,而且要设立问题导向来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进行学习与接受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用PBL模式来进行教学是对以往的课堂进行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对于校内的课堂气氛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本文就针对于PBL模式中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情景设计与实施的探究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设计,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1.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
        (1)学生层面。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着良好品质的公民.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虽然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高的教育,但是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长大了给社会做出贡献。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心理生理都在进行急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对学生这一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的。在学生层面,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是要对容易受到外界不好的因素干扰的孩子们进行思想上面的教育。
        (2)学校层面。学校里面就像是一个小的社会里面一样,每一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在这个小的社会里面学生们是最主要的成员,然后紧接着才是老师,只有学生之间相处的好,学生的素质高,这个小社会才会安安稳稳的,就像在社会上面,只有公民都遵纪守法,不扰乱秩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能安康。所以说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很重要的在维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行方面。
        2.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设计
        (1)教师层面。老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教材上面的内容,然后再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将课本上面较为死板的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含义。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一些专业术语,虽然这些课本教材都是专家经过大量的讨论与研究所编写而成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较为难懂的,这就要老师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而且现在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上都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气氛太过于死板,老师讲课一直讲,学生到底听进去了多少谁也不知道,课堂里面的气氛太过僵硬。所以进行PBL模式就是要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里面来。不再单单的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要转换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的要求。在探究现实世界中学生觉得有意义的问题早已经被当作一种可行的学习范式,这种想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杜威(john dewey),他提出的一系列教学策略,用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2)学生层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在社会上遵规守纪,做一个好公民,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等长大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采用PBL模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水平。
        二、关于PBL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情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1.关于PBL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情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设置问题难度过高。PBL模式主要是针对于问题情景来设计的,所以说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但是有的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难度系数太高了,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范围之外,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主动回答问题积极性与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害怕的感觉。
        (2)学生主动性太弱。现在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作一种自习课的感觉,哪怕老师进行了教学的改革,但是学生还是从心理上面轻视这门课程。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积极的配合老师,在一节课里面老师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学生的态度与学习积极性在一节里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2.关于PBL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情景设计中的建议
        (1)分小组进行问题研究。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就算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也不敢站起来回答,所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提高整体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心里形成一种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中有一个“孔子教学”的案例,孔子在课堂中就是采用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学生,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政治学的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重复的提及孔子这一教学的方法,同时他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不仅仅只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而且还采用了进行小组讨论来回答问题的方式,这也是首次发现,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的效率有效的提高起来。
        (2)鼓励学生外化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当一个引导者,要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学生进行学习,把自己想要告诉学生的理念和知识,通过一些案例一些事情来告诉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发展自己的外化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与知识水平,教师一定不要死扣课本上面的知识,要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PBL模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是对于学生参与课程有很大帮助的,这个模式从问题来入手,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而且在PBL模式中,也促进了师生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班级课堂凝聚力。在采用这一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外化思维模式。所以在教学课程中可以广泛的应用PBL模式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邵梦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政治院校,2019(13):111+1156.
[2]陈富平.道德与法治管理设计与发展[J].中国教育,2016(08):174+125.
[3]杨泽江.发展道德与法治思想视野下的道德与法治发展与未来的PBL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网,2019(3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