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我校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计算能力的思考与尝试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李美琼
[导读] 工作以来,我一直坚信: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厂口中学     李美琼

        工作以来,我一直坚信: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从初一就抓好学生的基础、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从开始就稳扎稳打,我相信对初二初三的教学一定会起到好的作用。
        一、调查与分析
        1.学情分析
        从事数学教学快9年了,我带完三届学生。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部分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入学时候的所谓“好学生”发展到初三时候的“差生”,到初三的每一次考试,我所带的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导致平均分也被拉扯的很低 。大部分同学们在小学时候基础还可以,为什么到初中成绩就一直在下滑呢?原因是到了初中学习兴趣慢慢的散失了,我亲眼见证了部分同学由初一的半懂不懂发展到初三的完全不懂,试想:如果同学们在初一可以把基础打扎实,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或许到初三就不会什么都不知道了。
        2.考情分析
        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我班同学的考试试卷进行了调查:“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什么能做?什么又不能做呢?哪些是能拿分而又丢分的?”调查结果是计算题是能做又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明确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入学考试的区统测中,石稀林老师也指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需要加强训练)。
        3、中考试卷分析
2018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算题分值统计)

        二.“每天一练”,提高我班学生的计算能力
        著名数学家裘宗沪说过: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
        (1)制定规则
        为什么小学的加减乘除我们用的好,而上了初中的很多计算我们自以为会做的题却总是拿不了分呢,原因:用进废退。在开学第一天我和同学们制定好规则,告诉同学们我的要求:每天要求同学们完成4个计算题,学生完成时间大概5分钟左右,这是每天都需要做的(周末除外),题目由我拿给科代表抄在黑板上(题目可根据教学进度或者是学生较薄弱的计算开始),每天收一次,批改一次。其次依据教学进度适量布置每天的课后作业,一共有两份数学作业,时间总共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
        (2)选定小组长,对班级进行分组。
         在接手新班级时,我提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析,选出了需要培养的几位同学,加上开学几天的考察,确定出每个班级的小组长。选出的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态度端正的同学,成绩可以中等。然后对剩余学生分组,注重好中差搭配,每组六个人左右,好中差的比例为1:1:1,平均每个层次的学生2名左右。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每个组长负责辅导的学生(差生2人左右),我发现学生之间互相讲题,比我在课堂上讲的效果要好些。
        (3)落实检查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批改与督促改错,在开学前半个月,“每天一练”都交由我负责批改。我每次发下作业本后,便要求学生立即翻看,把错题重新审视一次,看看错在哪里,并及时订正,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从中还能发现同学们知识点上的缺陷,有针对的进行辅导。待同学们熟练规则和操作流程后,订正作业的环节可交由小组长负责,但小组长每天都必须收齐本组的作业交由我复查,有问题的组长负责督促整改。操作下来,每个组长负责的同学也就是2名左右。
        (4)跟踪效果
        坚持一个学期以后,六位小组长基本具备订正对错的能力,会从其他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也自信了很多。每组的中间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于差生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一个学期下来,班级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氛围也有了转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测计算题平均分统计:

        三、问课堂要效率,重课后反思  
        1.课前熟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抓住每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要吸引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多提问、多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课堂上尽量寻找机会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表现,并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不难,有希望。让他们相信自己,才能主动去学习,最终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如:

        3.认真研究中考考点,课堂有侧重点。
        适当调整教学的难度及进度,对于本节课处理不当、学生接收效果差的知识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争取在下个班级取得满意的效果。
        4.认真布置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认真作业,才能巩固学习的效果,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复习方法。作业尽量分层布置,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作业。不管是作业本还是数学练习册上的作业,都要及时检查、批改,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题目。
        5.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要训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要注意错题集的整理。错题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把这些错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6.每次课堂测试后舍得花时间给学生纠错,并展开讨论。
        每次测试完,先给学生自查,找出哪些题目是会做的并且作上标记,然后在这些会做的题目中找出自己丢分的题目,先独立纠错,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了再和同伴进行讨论完成,老师最后讲解难度较高的题目。
        7.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不同的教法。课后多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
        四、我的困惑
        1.学生在做题时缺乏灵活性,我们在课堂上如何训练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中考改革,我们应如何应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内容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心得,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谅解,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