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3D+3S”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李云
[导读] 中职学前教育是中职学校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李云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是中职学校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中职专业,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师”,能够承担起培育新时代儿童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索3D+3S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3D+3S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效率。
        一、探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院是百年中等师范院校,集办学与教师继续教育为一体,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于2006年开始主要承办中等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幼儿教师。自2015年起,我校启动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院通过学历提升、“院园共建”实践研训活动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办学质量,以此推动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促进学前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我校对专业理论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既是时代发展所需,又是我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二、3D+3S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计划阶段
        自2017年,我院在重庆市中等职业学前教育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对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主要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搭建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
        智能手机、平板和其他可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移动学习逐渐成为当代人获取信息资源、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院引进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可满足在线互动学习与辅导、资源共享等。学生通过 PC 端或移动端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等登录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参与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存在感,提高参与度。
        (二)院园共建,创设真实师幼互动环境
        传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讲授和模拟实践两部分构成。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后安排实训室模拟实践,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然而这种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参与率低,学习积极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角色扮演式的实训室模拟实践脱离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情景,学生无法在模拟情景中观察真实的幼儿表现以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导致模拟实践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些问题,我院借助附属幼儿园建成之机,搭建了院园共建平台,与幼儿园实现网络互通,结合在线直播平台和拍摄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录上传至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创设真实的师幼互动环境。
        三、3D+3S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施
        (一)3D+3S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在“3D+3S”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中,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实实在在的课例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初步总结出“3D+3S”的课堂教学模式:诊断(Diagnosis)—设计(Design)—发现(探究)(Discover)—分享(Share)—评价(Summarize)—传播(Spread),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二)基于“3D+3S”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探究—幼儿园诗歌仿编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园五个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具有双重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是教学对象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又面临她们的教学对象即幼儿,这需要学生转变角色,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践分离, 教师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教授理论知识,往往呈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导致理论知识内化不足,模拟实践环节常存在着教学组织混乱、教学环节疏漏、语言组织不当和教学准备不足等问题。“3D+3S”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以学生主动发现、合作学习为主线,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的教学结构框架。“3D+3S”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能。下面呈现的是“3D+3S”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例“幼儿园诗歌仿编活动”:

        四、后期总结反思
        “3D+3S”课堂模式探究的后期阶段,我们总结出这种课堂模式是可行的,借助移动教学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平台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辅导往往是局限在课堂上的局面,让学习与辅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在课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资源共享、人人参与降低学习难度,在自评与互评、教师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也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学模式是否符合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等,为获得研究效果提供依据和材料,也为反思提供事实依据,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课题批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6年度规划课题:重庆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果(编号:2016-31-03)
参考文献:
[1] 李素雯.“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育学校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教育现代,2019(50):57—58.
[2] 李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的应用研究 [J].理论研究,2019(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