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酸碱盐》之门的钥匙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淡玥
[导读] 根据近年来化学中考的命题趋势,我们发现,酸碱盐部分,是中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中考考题中,占的分值都很大,而且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地方。

陕西省兴平市陕柴中学        淡玥

        根据近年来化学中考的命题趋势,我们发现,酸碱盐部分,是中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中考考题中,占的分值都很大,而且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地方。有关酸碱盐的考题,都会利用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因此,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酸碱盐性质的学习中,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反应,绝大多数是复分解反应,而学生往往被众多得弄得稀里糊涂,物质之间到底能不能反应,不能正确判断,更导致有的学生,因此而失去学化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的点滴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一、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特点。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是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即:AB + CD = AD + CB,从一开始接触到复分解反应,就引导学生由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得到生成物,并强调交换成分的特点,成分的交换实际上是离子的交换,而多数同学对离子概念的建立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要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这一新的反应类型的理解,多方位渗透,多角度引导,强化练习,从而突破这一难点。巩固阴阳离子在生成的化合物中的前后位置关系,即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由于复分解反应在发生的时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原子团在化学反应前后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不会分开。据此特点,正确书写各物质的化学式。例如,学习稀酸化学性质的时候,书写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方程式,可以让学生先求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从而写出生成物Fe2(SO4)3的化学式,得出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二、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若满足其中一种或几种条件,该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说明了生成物的反应条件,这与实际解题存在较大差异.复分解反应关系到了酸碱盐相互转化的规律和特征性质,许多学生很难理解.
        判断技巧如下:
        首先,判断生成物中是否有“水”,因为在气体,沉淀和水中,学生最容易辨认的是“水”。


同时向学生说明,在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中的H+ + OH- = H2O,使学生对该反应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提高学生答题的速度。
        其次,再判断气体的生成。在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中如有气体生成,该气体常常是CO2和NH3。其中CO32- + 2H+=CO2+H2O,HCO3- + H+ =CO2+H2O;NH4++ OH-=NH3+H2O,学生会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FeCl3 、Na2SO4 、HCl       B.NaOH 、NaCl 、HNO3
        C.MgSO4 、NaNO3、KOH      D.Na2CO3  、KNO3 、HCl
        【分析】B组中我们只需关注NaOH中的H+和HNO3中的OH- 即可。D组中我们只需关注Na2CO3中的CO32- 和HCl中的H+即可,故B,D不可选。
        最后,我们再利用沉淀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对学生而言,碱和盐中的沉淀还是比较多的,在记忆和判断方面都有难度。我想强调的是:第一,在利用沉淀判断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时,如果反应物中有难溶物,这样的复分解反应是不能发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往往忽视这个特点,利用自己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一知半解,编造一些物质世界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第二,如果能引导学生利用阴阳离子的结合,来判断沉淀,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阶段,常常能结合为沉淀的阴阳离子有:Ag+与Cl-,Ba2+与SO42-,Mg2+与OH-,Cu2+与OH-,Fe3+与OH-,Al3+与OH-,Mg2+与CO32-,Ca2+与CO32-……例如上题的C.MgSO4 、NaNO3、KOH中, Mg2+遇到OH-就会产生Mg(OH)2的白色沉淀。
        三、学会复分解反应的配平。
        在复分解反应中,原子团常常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不分开。因而在配平时,我们也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数它的个数进行配平。
        决胜2020年中考,我们可以这样说:得《酸碱盐》者得中考,得复分解反应者得《酸碱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