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的家风家教及其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曾平龙
[导读]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重庆市工业学校   曾平龙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家庭关系,首先要从端正家风家教入手。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触及到的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对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家风家教的主要体现
        (一)以孝为本,以礼治家
        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孔子从实现其政治目标出发,十分重视孝道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把孝道视为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他反复强调家庭成员一定要“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做君子的根本首先是在家孝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一个人具备了这种“善”的情感,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就会时时处处考虑到不给父母和家庭惹麻烦,严格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与人和谐相处,最终实现忠孝两顾、家国同建的目的。
        (二)诚实守信,表里如一
        家教离不开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一个人无论是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是处理与社会的关系,都应该遵循诚信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诚实守信是人安身立命、修德敬业的根本,体现了内在道德自觉与外在伦理规范的统一。离开诚信,言行相悖,无论何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势必难以立足。
        (三)“幼承庭训”、“诗礼传家”。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子女方面也颇有创获,一是表现在对子女教育的训诫上,二是表现在对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据《论语》记载: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这两段文字不仅表现了孔子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重视,而且从孔子说话的语气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其家教之严格。孔子“庭训”堪称我国古代家教最为生动的写照,突显了家庭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四)饮食起居,注重品质。
        在家庭教育中,饮食健康、家居安全也是家教的重要内容。孔子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他有“八不食”的习惯,《论语?乡党》篇中记载了他:“食谒而噎,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在居住条件上,孔子提倡“居无求安”;在起居卫生方面,孔子也有一些有益的讲究,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客”、睡觉时“必有寝衣”、洗澡时“必有明衣”等等。孔子关注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孔子对家庭生活认真的态度和标准,在这方面孔子给家人和后世树立了身教的榜样。
        二、孔子家教的现实意义
        (一)讲孝悌,重诚信,有利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伦理道德秩序是政治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一,伦理是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因此,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安定的保障。孔子把孝道和诚信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内容,主张以“孝”为根本、以诚信为做人的基准,就在于他看到了“孝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强个人道德自律;二则可以将家庭伦理关系外延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使国家机器有效运行,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庭训”砥砺,诗礼传家,突显家庭教育功能。
        孔门“庭训”,诗礼传家。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做人的结合,治学与修身的统一。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孔子看到了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作用,这是孔子“庭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是自孔子开始形成的中国家训的突出特色,孔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庭训”的社会属性,于家国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起居饮食结构优化,提高家庭成员安全健康。
        孔子享年73岁的高龄,足见他是一位极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其中摄生颐养是重要因素之一。孔子对自己饮食起居的严格要求,对生活方面的关注,对家人和后世影响极大,一定程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对健康有利,而且也是一种教养。孔子的养生文化一直深为后世养生家所推崇。孔子的这些养生理念对现代社会的我们也一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孔子倡导的家教传统,立足诗礼教育,重视道德养成,提倡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对后世家风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注:以上引语均出自《论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