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中职德育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唐凯娥
[导读]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有了新的定位,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思政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属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重庆市工业学校   唐凯娥

[摘要]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有了新的定位,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思政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属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中职德育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新时代;中职德育思政课;改革创新 
        新形势下思政课是“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这是对思政课的精准定位。思政课能否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属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关键在思政课能否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关键在教学改革创新,其中,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三者有机融合,方能彰显其效果。
        一、教材是基础,在“三观”与时代发展结合上改革创新
        教材是思政课的基础,对于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政教材既要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又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规律与特征,还要突出中职学生的发展特征与心理需求。这就要求中职教材一要以“马、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思想。二要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思想、新战略、新理论的精髓,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新进程、新使命。三要突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复兴的要求,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爱国才能爱家,要厚植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振兴责任。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并培养学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等品质,为学生形成爱心与感恩心打下坚实基础。五要突出人生理想与心理健康,做什么样的人关乎一个人一辈子的成就与幸福,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六要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每种理论要例举历史的和当代的、中职学生易于接受的先进人物事迹与典型案例。
        二、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设计思路与教育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
        思政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与理想信念的引领者与塑造者,要引导并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一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宽、自律严、人格正,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认可,用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才能让学生认可、感化并接受。二是必须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时刻明白并践行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三是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及时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新精神等,还要及时学习新的科学与信息化等知识,及时“充电”,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手段与方式等。四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时代规律与学生特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避免“处于新时代”,拿着“新教材”面对“新学生”,还搬着“老教材”照着“原课件”,讲着“旧话题”。五是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现实结合,课堂与演练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等,适时适地使用在线课程、智慧课堂、情境剧体验、微电影导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六是要练就真本领,做到“八大统一”,始终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学生是主体,在兴趣与职业理想培养上改革创新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教程要围绕中职学生发展的生理与心理规律来编写,教师要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来施教。教材过于老旧,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泛泛而谈,这样的课谁喜欢,能有多少效果?如果教材和任课教师都能很好地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结合当下现实和学生需求,并关注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真正使学生在思考思辨中释疑解惑,这样的思政课能没有人喜欢吗?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思政课倍受学生追捧,堪称思政课活学活用的成功典范。一是教材要突出学生主体,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解决学生成长中共同所需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现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二是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课前布置任务、课堂学生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成为活跃的发言主体、积极思考主体、认真学习主体。三是实践要突出学生主体,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一样要突出实践与体验,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成为践行主体。四是要关注了解学生,思政教师要时常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心中的烦恼与疑点,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引导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五是要研究学生,采取课堂对话、课后交流、问卷分析等形式,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需求等。六是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喜爱思政课,主动接受,主动学习与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思政课真正要发挥教书育人的效果,需要及时改进创新,力求在“真、实、新、深、活”五字上下功夫,教材要“真、实、新、深、活”,教师也要讲真、讲实、讲新、讲深、讲活,讲到学生的心海里,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发挥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的持久性、关键性、不可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丽馥.筑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信念根基.人民网-教育频道.2019年05月30日
[2]改革创新思政课,当好青春引路人.互联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