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朱宏理
[导读] 在新课标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第一中学   朱宏理

摘要:在新课标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立足于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观念,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学生具备客观以及深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渗透核心素养,满足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历史教学当中,基于核心素养实施教学策略,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历史观念的形成,让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解决和看待问题,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条件。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立足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史政、历史解释能力和家国情怀5个方面.首先唯物史观是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看待问题的基础,能够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历史发展走向,借助唯物史观和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实现有机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时空观念是指学生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地点,对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开展具体的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结合更加明确历史事件客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史料史政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看待问题的时候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比如在看待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借助史料等客观的事实加以佐证,才能够进一步明确历史事件具体情况,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容的理解[1]。而且借助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核心素养;第四,历史解释能力是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站在历史的客观角度对历史事件做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包括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原因,人物等因素,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并借助辩证的观点做出合理的论述,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最后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对现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从而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我国5000年的兴衰交替,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具备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意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在了解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在教学过程当中抓住某一个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教学,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需要。
        (一)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核心素养培养
        在新时期背景下,多媒体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也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借助多媒体的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的相关影视资料,并且着重对关键人物林则徐的生平简介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历史背景下林则徐在其中所充当的作用。通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再结合当今社会的禁毒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刻的领悟毒品对社会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2]。
        (二)突破教材限制,开拓学生的眼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应用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当中的内容,因为历史与历史事件之间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抛开联系单独的讲一个历史事件并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历史,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通过收集丰富的材料开拓学生的眼界,也让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比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以及当时的社会结构和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教学当中要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之后,要立足于当时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政治意识形态,文明发展程度等方面进行思考,理解封闭落后的农业国家无法战胜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客观事实,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诸多史料的支持下,让学生提取合理的知识总结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突出历史教学价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观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梅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以“区域环境与农业发展——以美国为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59-60.
[2]吴允鑫.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史证史料运用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1):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