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华勤
[导读]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阶段,初中校园教育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全新教学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事业得以快速的发展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第一中学 王华勤

摘要: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阶段,初中校园教育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全新教学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事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本文就是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设置问题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有效设问,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打造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设问
        前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数学课堂上,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其中复杂的知识内容,这也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本文也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有效设问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融入策略,希望能够利用教师所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保证学生未来良好的成长。
        一、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问题
        在校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想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不需要真正的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出疑问:“你们喜欢打篮球吗?平时会看NBA的比赛吗?你们知道哪些篮球明星?你们认为这些篮球明星的篮球打的都好吗?”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原本紧张的数学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和愉悦。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阐述理由,有些学生就说出了奥尼尔、加索尔顶级中锋在篮球比赛中相关的数据,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据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能够快速地引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最新的数学知识内容,提高了课堂教育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足够的兴趣,以此为后期的发展做好铺垫。
        二、设计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出同一个条件多种结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就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问题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知条件,在没有固定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更多未知的没有确定的结论进行分析,求解这样的未知结论这种问题的设置,能够保证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如,我们比较常见的图1,这样的地板砖主要就是用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材料而制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保证地面平整,没有空隙。
        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像以上那样的方法进行地板砖的铺设,是否能够使用五边形的材料,你能不能想出另一种多边形(除正多边形以外)的铺设方案,把你想到的草图进行绘画。请你画出一个用两种不同正边形而铺成的地面草图。想要完成这样的题目,学生就需要总结多边形有关的知识内容,深入地对其进行分析。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无数个答案符合这些要求,如下图:
        这也能够看出,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不断深化问题,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知识的复习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复习课堂上,教师也需要让学生的多重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在问题设置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分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于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也需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四边形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设计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一,四边形PECF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
        问题二,这个四边形有没有更加特殊的可能?比如:变成矩形和菱形?
        学生的讨论主要就是取决于矩形∠C是否是直角?能否为菱形,取决于邻边是否相等?这也需要引导学生想象P点,从上向下移动的时候,四边形PECF的哪些条件会改变?哪些不变?
        问题三,谁能够迅速找到使四边形变为菱形的P点位置?
        问题四,如果四边形PECF为菱形,那么PC有什么特点?
        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总体的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复习,也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教材内部,挖掘知识内容,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深入地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进而达到有效问题设置教育工作的目的,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结论: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能够了解到,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思想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一般情况下采取的都是基础知识讲解、题海战术练习的模式,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在以上的内容中,本文也根据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有效设问的教育模式,希望能够发挥出设置问题教育方法的优势,以此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其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青璘.基于教材有效设问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以高中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2):121-123.
[2]杜成露.培养内地西藏初中生英语高阶思维的策略——以英语阅读教学有效设问为例[J].西藏教育,2019(02):15-18.
[3]沈海林.有效设问,师生互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0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