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张欢
[导读]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不仅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课的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张欢

【摘要】: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不仅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课的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  激发兴趣   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由于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与时代脱节严重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差,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更难以承担起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任。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当前思想政治课的首要问题。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如下的以下方法,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大家指正:
        一、用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是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于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倾向的强度,决定于可能获得的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获得学有所得的满足感。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这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没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首先,要发挥理论分析说明问题的独特功能,思想政治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可以用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现象、“大款现象”、“高消费现象”[1]等都可以用政治课中的理论来分析,但在分析中,应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其次,要展现政治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说明如何改造世界。学好政治理论,就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把学习内容和时事结合起来,采用新闻评析的形式一事一议;以现实材料为背景,编写课后思考题;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在过去,教师一言堂,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作辅助,学生也就更加厌学了,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是抽象模糊的。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唯一教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四、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加油站和加速器。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就能够探索到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秀琴.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J].学周刊,2015,36:208.
[2]张雪梅.用幽默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EB/OL].中国教育网,2005-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