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中心教学”的现代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胡毅
[导读]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必须以“学习中心教学”这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大方向,同时现代教育观、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发展方向、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需要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   胡毅 443000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必须以“学习中心教学”这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大方向,同时现代教育观、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发展方向、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需要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 学习中心教学、现代教育观、教学活动、学生心理活动、教材、师生关系
        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为我们课堂改革指明了以学习中心教学的方向。当前高中正处在进行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三新”改革时期,要求我们学校必须提高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一、现代教育观决定教以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认为“教学就是老师的事情”、“教师就是教书匠”,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忽视了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忽视了教育的目标导向作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大力发展,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内在潜力让其发展,外在的仅是条件,是催生,不是替代。当代教育需要培养个人和社会掌握适应变化并做出反应的能力,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教育观的发展演变是从知识和能力到智力和素质发展提升的过程,从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智力和能力到强调更加综合全面的“素质”,再到核心素养,再到民族复兴发展;从受教育对象来说,是从人才到劳动者进而到整个民族的变化。从教育目的演变来看,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到全体国民的素质提高,我们的教育观在变革中日益完善全面,不断接近教育的本质。我们让教育从培养劳动力和人才的工具,从为经济建设服务到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逐步回归教育本真。
        二、教学活动的落实决定教以学为中心。教与学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导是由学生的学来支撑的,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导行为只是引起、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产生和有效推进的条件,教导行为的对象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和促进学生有效地展开学习过程。
        优秀的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采用情境创设、指导操作、组织学生获得经验并进行反思等行为,教导行为不能只是直接讲授,更多的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和调动,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指导,思维或活动的示范,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馈、激励,学习疑难的点拨、指导,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等行为。而教导过程是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目标,需要对学习者通过教师的教导,产生后预期的行为变化。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学生已有的知识、基本技能和经验,这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认知递进的开始,也是所有教学活动、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依据,这就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以符合学生当前认知能力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同时还必须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
        三、当前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以学为中心。当前高中学生思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的多样性.他们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从行为角度来看,他们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从生活角度来看,他们追求自立自强。从精神角度来看,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这些特点是符合社会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他们身上显现出具有时代性的新特质,本身就是由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决定的.学生需要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只有我们的教学活动能触动内心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总之,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习中心,为学服务,学为本体,教为条件。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依学定教,教什么如何教要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为标准。坚持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教师教导时间,给学生提供课堂上更多的独立主动地学习空间和时间。坚持先学后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呈现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坚持以学论教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及其实现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组织的优劣。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主编《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美)Dewey,J.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3](美)David.x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