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数学线上教学带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相福香
[导读]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已成为一种常态。

重庆市工业学校  相福香   重庆  400043

【摘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已成为一种常态。本文通过反思在线教学对比课堂教学的得失,进一步思考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线上教学    数学    思考
        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已成为一种常态,而线上教学因为它的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特性,已经成为了学生“停课不停学”的主要途经。作为一名今年马上要参加春季高考的五年制、3+4班级的数学教师,从2月18日到4月19日,在家里开展网上教学已经整整60天,回忆这些天,从开始的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到最后的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感触颇深!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复课复学,课堂教学逐渐步入常态化,我们在努力反思在线教学的得失,总结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的特点,进一步探寻课堂教学改革。
        一、在线教学的得失
        1.从学习方式上看,建立了家校共同学习的机制。一方面,线上教学调动了家长的参与度,家长通过亲身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育学生的任务;另一方面,自律性差且家长管不住的学生,会出现手机、平板的依赖现象,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效果。
        2.从教学方式上看,从课堂教学突然过度到在线教学,由于电脑技术不熟练,教学场地、网络等的限制,很多教师一脸茫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实施在线教学变得游刃有余,同时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3.从师生互动上看,线上教学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和眼神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困惑、疑问等老师无法知晓,课堂监督不到位,师生的互动情况达不到预设的要求,同时,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以经验为主的现象。
        4.从学习效果上看,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再加上线上直播的可回放性,满足了学生非同步学习的需求。对于少部分有良好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的同学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和梳理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听课倒是似乎听明白了,但是在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方面,学生的训练还不够。



        二、赋予教学模式新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平台的实际,在“自学-反馈-答疑-测试”四个基本环节上赋予新内涵,我们可以不确定环节用时,不确定环节完整,更可以实现知识重现。
        自学:发布任务,学生自学。学生即将参加高考,因此学习任务以综合试卷为主,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前录制评讲视频,并将其推送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自学。
        反馈:自学反馈,找出问题。学生在完成试卷后可以观看视频查找出错误和问题所在,并通过QQ、微信或者平台群反馈自己的收获和疑惑。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准备好直播答疑时需要与学生互动和答疑解惑的内容。
        答疑:在线点拨,直播答疑。线上教学的好处就是不分时间和空间。对于“个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单独一对一在线点拨;而对于“共性”的问题以及典型问题、重难点和易错点,教师就需要在直播时进行点评和答疑。
        测试:发布作业,检测效果。一方面发布线上作业,利用钉钉平台完成作业批阅和作业纠错,检测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每阶段进行一次线上测试,让学生有一个阶段性学习成果,从而形成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三、我的思考与建设
        内容安排要紧凑,对知识的把握要精确,语言要简练精准。
        网课要有趣味性。“口红一哥”李佳琦的成功就不是偶然的,他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试想一下一个毫无特色的主播怎么能吸引大家的注意?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着电子产品、网络成长的,所以要让学生能够被课堂内容吸引,就一定要有创新!
        教师要与时代同步。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下教师要求多才多艺,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施展出“十八般武艺”,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
        疫情阻隔了面对面的教与学,但是同时又让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线上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研究。
        我们三、四月很拼命,五月仍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