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王妮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妮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塑造初中生的崇高道德以及良好性格,因此需要做到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在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授课环节中。

蓝田县初级中学   王妮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塑造初中生的崇高道德以及良好性格,因此需要做到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在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授课环节中。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实践中,初中生应当被视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创建活跃与生动的课堂氛围,增强初中生自身具备的人文道德素养。在此前提下,目前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应当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学科教学状况来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全面融入与渗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教育;渗透策略
        道德与法治构成了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该学科的基本教学目标就在于增强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应当将人文性的教学内涵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初中课堂的效果,那么教师以及初中生之间应当展开紧密的配合,确保做到将初中生自身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情感培养置于首要的地位[1]。通过运用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举措,应当能够逐步塑造初中生的正确价值认识,培育初中生的高尚道德情感。
        一、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面临初中课改的趋势,人文素养教育应当被贯穿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学宗旨在于提升初中生自身的道德素养,运用课堂教学举措来引导初中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认识,塑造崇高的人文情感。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能否体现良好的教学实效,决定着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层次与水准。教师只有做到将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举措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体现最大化的课堂教学价值,突显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塑造初中生健全品格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处于关键的成长时期,因此多数初中生尚未具备成熟的性格以及价值认识,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初中生能够拥有看待外界事物与自身的正确价值理念,增强初中生对于是非的辨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将塑造初中生良好人文素养的举措融入各个授课环节中,通过运用师生密切配合的方式来增强同学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达到初中生整体人文素养提升的目标,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举措
        (一)紧密结合初中生的真实生活体验
        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如果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则不能缺少真实生活体验的融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真实生活感受,从而达到深入领会教材内涵的目标,加深初中生针对课程内容的感悟。


师生之间可以分享同学们的真实生活体会以及情感体验,确保初中生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敞开心灵进行交流沟通,获取全新的课堂学习感受。
        例如对于“认识自己”(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思索自身的性格优势与性格缺点,指引初中生对于自身展开深入的反省,加深初中生对于自我性格的认识。经过上述的课堂学习引导,初中生能够做到将日常生活感受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引导初中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认识
        塑造初中生良好品格的基本前提在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认识,确保初中生对于错误的价值理念能够做到自觉予以摒弃,增强初中生自身具备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应当运用设置课堂疑问的方式来引导初中生展开深入的课堂思索,并且及时纠正同学们的思维误区,增强初中生对于良好品格与正确价值理念的认同感[2]。
        例如对于“法律在我们身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思索如下的问题:“我们平日生活中涉及到哪些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作为合格公民应当负有哪些法定的义务?”初中生通过思索上述的问题,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的正确价值认识能够做到深刻理解,引导初中生接受遵纪守法的正确价值认识。
        (三)创造活跃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应当是充满趣味的,而不应当是沉闷与乏味的。为了达到吸引初中生关注课堂内容的目的,那么师生之间应当展开充分的课堂交流,对于活泼与生动的良好课堂氛围予以共同创造。多数的初中生渴求与教师以及身边伙伴展开交流,因此运用强化课堂交流的做法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整体氛围的效果。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举措应当被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授课过程,引导初中生接受崇高的道德情感,并且致力于塑造初中生的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日常教学中,基本思路在于体现人文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对于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层面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达到初中生人文素养显著提升的效果,突显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塑造初中生良好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建忠.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1):30-31.
[2]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