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施艳
[导读]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的必要性,并提出改变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自主能动性、新兴媒介的介入,及开展课后活动四项提高其积极性的措施。

安徽省桐城市实验小学  施艳   231400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的必要性,并提出改变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自主能动性、新兴媒介的介入,及开展课后活动四项提高其积极性的措施。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有效改善其小学数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自主能动性
        前言:小学数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其蕴含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影响着整个学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从而激发其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过程中应重视小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其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数学科目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不仅能提高课堂中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模式中,教师只是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如果小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该知识点,那对其自信心会产生极大的打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减,从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中。因此,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将成为教师课堂授课的首要目标。只有小学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乐学数学,爱学数学,才能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教师想要的效果。同时,通过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将得到有效开发[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
        (一)创新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创新学生思维,可有效调动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课堂的教授存在多种问题,如教授方式古板、课堂气氛沉重等。旧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思维创新,并开拓视野,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路来解答题目。当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并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其思路,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融洽,让小学生们充分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此外,课后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并探索知识的习惯。从而使小学生们从小养成热爱思考的好习惯,思维更加活跃,有效提高其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
        (二)提高学习自主性
        由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模式,导致多数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充分的掌握。而教师也并未有刺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导致部分小学生思维僵化,不善动脑,并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在授课方面设置悬念,将部分解题思路公开,但某些关键节点并不透露,由小学生们通过已有知识自行推导,并得出结论。或者教师可将某个知识点分成多个小知识点,让学生们逐一击破,该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还能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大脑变得更加活跃,数学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将变得更加牢固。
        例如,北京市房山区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教授“圆锥体积”时,并未直接给出公式,而是给出了之前学到的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几名学生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发现其存在特定比例,通过圆柱体积而得出圆锥体积。待学生计算及讨论完毕后,教师才将圆锥公式推导出来,其结果与学生自己推导结果完全一样。通过该课堂活动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圆锥体积”这一新知识点,还提高了思维能力,极大促进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新兴技术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够锻炼其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强,一旦出现知识点混乱,对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教学,将不同种类的难题,用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如三角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等。该方式可使大部分学生理解教师所授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2]。
        (四)开展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的开展同样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应在课后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教师需适当开展户外数学主题活动,便于学生学中玩,玩中学,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活动的设计不要过难,要让学生们自己完成,增加其成就感。
        例如,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在周末带着学生们进行了“比例”的实践教学。教师将学生们分为几组,分别测量不同实物的高度,如体育杠、旗杆等,由于某些物体过高,当太阳照射时,教师让多名学生测量其影子,通过比例,计算出来该物体的实际高度。通过该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比例”知识点的印象,也增强其对数学科目学习的兴趣。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抽象表面化的知识变得立体化,方便其理解与提高。只有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学习数学,并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蔡燕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6-17.
[2]许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发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