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品题以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蔡方德
[导读] 学会品题,这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省赤水市第三中学   蔡方德

【摘要】:学会品题,这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有效途径之一。大家知道,要学好物理,做一定量的题是必须的,学会了品题,做一个得一类、事半而功倍,学习轻松自在。但是要如何品题呢?品关键词、品物理模型、品解题方法、品题目的变化。
【关键词】:品题、品关键词、品物理模型、品解题方法、品题目的变化
        学会品题,这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有效途径之一。大家知道,要学好物理,做一定量的题是必须的,但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为做题而做题,做一个得一个,题海茫茫,岂能做完,事倍功半,学习肯定辛苦。学会了品题,做一个得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而功倍,学习轻松自在。但是要如何品题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学习。
        一、品关键词
        要解一个物理题,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词至关重要。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隐含条件,或是一个方程,甚至是解题的突破口。
        诸如:“静止不动或匀速运动”——合外力为零、“二物相距最近或最远”或“二将物压得最紧或将分离”——速度相同、正常工作——满足正常工作的一切条件、“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指向圆心、“碰后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机械能损失最多、“刚要、正好、至少、最多”——对应一种临界情况,取等号列式算出后根据题意下结论即可。有的人审题既慢又差,就是见了关键词熟视无睹,题目做不上。通过品关键词,积累的        关键词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就能练就审题的火眼金睛,题目的关键词在眼前就是闪闪发光的,题就审得既快又准。
        例如,质量分别为m1、m2的A、B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间连着一根合适的橡皮绳。现给A物块一个冲量I。求橡皮绳上的最大弹性势能。
        关键词1:“光滑水平面”说明不计摩擦力,能量只在动能和弹性势能间转换;
        关键词2:“合适”说明橡皮绳的劲度系数和长度都恰当;
        关键词3:“最大”说明橡皮绳被接到最长时弹性势能才最大,此时A、B间距最大,速度正好相同。
        二、品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由现实原型通过抓住主要因素和忽略次要因素后的科学抽象得到的。能反映特定事物的特定问题。一个模型对应特定的含义,对应特定的解题思路。
        诸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合外力为零、“自由落体”——V0=0,a=g、“平抛”——初速度方向水平,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        “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弹簧”——既抗拉又抗压,弹力的大小由形变决定,不能突变、“绳”——只能抗拉不能抗压,拉力大小可以突变、
        【例1】 如右图所示,物体甲、乙质量均为m,弹簧和悬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当悬线被烧断的瞬间,甲、乙的加速度数值应为(  )
        A.甲是0,乙是g
        B.甲是g,乙是g
        C.甲是0,乙是0
        D.甲是g2,乙是g
        【例2】 如图所示,以轻绳a、b悬挂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MB>MA,若把绳a烧断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三力共点平衡”——合力是零,用合成法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都可解.“直导体切割磁感线”——用E=BLV来解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更快捷、“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有共同速度,机械能损失最大等。除了教材上呈现的物理模型外,一个典型的题目都可看作一个模型。


        品物理模型,就是想一想题目考了什么模型,这一模型的要点是什么,我做过些什么此模型大同小异的题目。通过品物理模型,可以熟悉、积累和强化物理模型,见到题目很快就可以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品解题方法
        能解出正确结果的方法都是可行的,但能解得又快又正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有些题目不只一种解法,那就要求在下笔前先选择最好的方法。但不知道题目有多种解法,没有优选解法的意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通过品解题方法,就可以积累各种问题的相应解法,强化方法意识,最后达到一见到题就能很快优选出最佳解法的目的。
        一般来讲,用动力学方法和能量方法都能解的题,用能量方法最好,用动力学方法和动量方法都能解的题,用动量方法是最好的。
        【例3】:一长为L、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并且没有从木板上滑下。问它们间的动摩擦因素要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它们间的动摩擦因素越大,物块越不容易滑下,则它刚好滑到木板另一端不滑下就是我们关心的临界情况,此时对应的动摩擦因素是最小的。“光滑水平面”说明没有摩擦,系统合外力是零,动量守恒。“小物块”说明它可视为质点,它从木板一端滑到另一端相对位移就是L,“没有从木板上滑下”,说明二物最后有共同的速度,用一个动量守恒式子就可解出v共,再用系统能量守恒来解即可完成。
        四、品题目的变化
        用陈题变新题,是出题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样考一个知识点,可以变条件,改问法变出若干个题来,再加上变模型,加情境,试题的变化就更多了。但只要是同一个考点,同一情境,无论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思路和方法就是一样的,列出来的物理方程也大同小异,只是已知量和待求量不同。通过品题目变化,将做一个题的效果放大为做一类题的效果,并且强化了一类题的思路和解法,其作用相当于做了无数个题,做题的效率就大提高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