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杨晓燕
[导读] 现阶段,微课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成就。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小湾东镇中学  杨晓燕

摘要:现阶段,微课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成就。通过学习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程,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运用
        一、微课的内涵分析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微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来说,其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是微课的课程容量相对较少。通常状况下,一节微课的内容大小大多为百兆以内,这样便于传输和学生下载,速度相对较为快速,为学生在移动客户端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并且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的互动交流。
        二是微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微课时长一般在15分钟左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微课通常是为了讲解学生理解认知方面存在难度的一些知识点,这样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就会重点考虑提高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较大的新鲜感,而且还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高效应用微课的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但是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体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解决问题。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难以解决的困惑时,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授解决,而是采取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难题,学会如何去学习。
        尽管教师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教师仍然要发挥好学习督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教学角色的变化,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教学主体的思维意识,引导其多参加实践活动,完善学习的方法和体系;教师也要结合这些需要,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程时,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掌握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中植物类型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微课视频来帮助学生掌握蕨类植物等植物类型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难点的理解程度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积极性
        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不断普及,学生就可以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自主安排学习活动,针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化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提前预习,把握教学内容,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在听讲时,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程时,教师在设计微课内容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课程的设计当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师制作课件的全过程,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样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做好微课内容设计,提高使用效果
        尽管微课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的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制作的微课内容缺少针对性,导致实际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植物细胞》一节课程时,教师单纯使用微课罗列各类植物细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未把握住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细胞结构内容,导致其针对性有所降低。
        因而教师在使用微课时,应当加强微课的内容针对性,突出重点,保障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设计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课的微课内容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适当在微课当中加入动漫展示等内容,但要把握住课程的重点内容,为学生展示水分进入植物的各类途径,提高微课的针对性。
        (四)讲解加示范,易学易做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课程都需要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在后续学习观察植物气孔、细胞形态结构、观察细菌形态结构等知识点时都需要使用显微镜完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显微镜这个仪器太过精密,很多学生在使用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管是认识和记忆其各结构名称还是进行规范操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普遍处于茫然状态。
        例如,在让学生实践操作、使用显微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以“显微镜的规范使用”为主题的微课视频,视频总长度为8分钟,前4分钟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显微镜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并附带一个小测验;后4分钟的内容是介绍显微镜的具体使用方法,给学生详细演示规范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出错率高的环节等。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动手实践,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重复观看或请教教师,根据示范检验自身错误操作,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三、结束语
        通过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可知,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微课的应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微课,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菊如.初中生物微课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教师教育,2016(04):65.
[2]朱小琴.初中生物微课视频资源的设计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