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得以有效进行。但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将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出发,论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就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数据化,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进行处理,相比人工,更加的快速,准确,有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需要朝着这样先进科学的目标去发展。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以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的现实意义
2.1 施工数据信息采集
在建筑体系逐步完善背景下,水利工程功能属性也在发生改变。同时水利工程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也发生着改变,因此为确保水利工程顺利施工,施工人员需要采集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后续项目稳定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水利工程属性特征量化成数字化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整理,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有效性。
2.2 施工数据信息分析
完成数据信息采集之后,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整理,考虑实际数据采集总量较大,对此技术人员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且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潜在价值,将此类信息汇总成单独数据库,为后续施工过程推进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任何施工数据信息在分析前都需要校验其正确性,防止错误数据干扰水利工程后续施工稳定性。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各类信息化技术被积极推广应用。具体如下:①数据存储技术。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来说,采用的数据存储技术,主要包括代码技术、数据库表结构、水文数据GIS技术等,对采集的水文信息和工程数据等,进行存储和处理,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依据。②图示表达。利用基础数字地图产品和水利空间要素图示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等技术,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图示表达,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数据。③采集传输。利用代码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传输。④建设管理。利用视频监视系统技术和信息网建设技术等,搭建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平台,共享管理数据信息,提高管理的水平。⑤运行维护技术。按照水利数据中心管理规程和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标准等,进行系统维护,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4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1 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系统
通过GP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收集水资源数据,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水资源和供水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模拟仿真等应用模型,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水利工程设施的资料,将所有纸质文本数据存储到系统当中,规范水利数据。定时收集水质信息,预测水质的趋势,并及时检测水质和预警。信息的收集、传输、整理、存储和查询等等,全程自动化管理,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环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自主地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将所有纸质文本数据存储到系统当中,规范水利数据。
定时收集水质信息,预测水质的趋势,及时检测水质和预警,并结合GPS等其他技术,指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4.2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数据,如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与人员等。倘若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分析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益的发挥。而如果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数据库,注重程序设计理念的融入,从而有效提高数据灵敏度,与此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融入了抽象学的思想,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改正与存储处理,也能方便信息查阅,一旦需要调用有关数据,只需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不仅如此,通过合理构建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一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就能有效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4.3 GPS定位技术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工作较为复杂,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管理资源,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为此,笔者建议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比如GP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基于GPS技术建立管控网络系统,并且将水利工程项目纳入其中,无论何时都可以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详细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且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GPS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论环境或者天气情况如何,都不会受到影响;第二,GPS技术具有精确度高等特点,可以准确获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材料和信息数据。从实践来看,这些测量信息数据可在现场准确测得;第三,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一旦遇到突发性的问题可以快速做出反应,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GPS技术在当前水利工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可以简化监测过程,布设适量的监测点即可准确接受信息数据,并且自动对监测数据进行结算。
4.4 中间件技术
通过集成中间件,搭建开发平台以及运行平台,结合通信系统,实现在分布式系统的应用。中间件技术是系统构建的重要技术,能够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实现的角度来说,中间件技术能够适用于各类复杂软件的开发,被广泛应用。通过将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的有效整合,实现水利工程信息的高效利用,能够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搭建中间件平台,结合实际需求,构建数据库和集成平台,高效利用各类数据信息,搭建运行管理系统。从技术层面而言,大中台技术延续平台化架构的特性,即高聚合、松耦合以及数据高可用等,结合微服务方式,实现核心业务的下沉,打造共享平台。中台系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适合水利项目点多面广的应用情景,从不同层级间数据采集、上下传输数据方面的技术。从技术中台架构系统来说,底层为应用提供层,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系统或者伙伴客户相关信息化系统等,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5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利工程资源损耗不断降低,水利工程成本效益提升明显,保证水利工程管理难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 田杏丽,田新星.论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9):17.
[2] 袁舫.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9(01):70-71.
[3] 喻建东.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176-178.
[4] 董育武,张军,杜磊.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185.
[5] 张敏.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J].民营科技,2018(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