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材料,水泥具有水化反应的特性,在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规避,只能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来进行防治,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砼裂缝;防治
1砼裂缝概述
砼(水泥混凝土)裂缝是因为内外因素作用导致混凝土产生物理结构的变化。该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是众多工程项目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企业对混凝土裂缝没有得到重视。认为只是一些细小的裂缝不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不会对工程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可是如果出现裂缝问题,时间久了会有有害物质渗透到裂缝当中,这样会加大裂缝的严重性,致使建筑外观出现变化,并且会降低建筑的使用时间,对建筑使用会造成安全的隐患。所以,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对混凝土裂缝加强关注,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2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
2.1原材料的选用不当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原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将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运用在工程施工中,使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尤其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整个施工质量方面多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了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甚至是断裂问题。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风化侵蚀之后,会造成不良的滑坡问题。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对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查。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禁止运用在工程施工中,以提高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混凝土出现不良裂缝问题。
2.2温度差异原因形成的裂缝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都会将施工的地址选择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区域,然而温度的差异会使得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呈现出增长的情况。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我环境当中的温度出现较大的变化,那么各种副作用所产生的裂缝将会就此出现。一般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步骤完成之后,需要变硬可以正式的投入使用,而温差的变化使得水泥在水化的过程当中出现大量的水化热。
2.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导致沉陷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或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模板质量不达标,没有合理控制模板支撑的间隔,从而发生沉陷裂缝。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由冰变成水以后,体积会明显降低,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裂缝。沉陷裂缝主要表现为深进和贯穿,沉陷裂缝的具体形状和地基从沉降情况有很大联系,通常情况下,地基沉降越严重,产生沉陷的裂缝也就越大。
2.4收缩应力的整体作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收缩应力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影响并不明显。通常情况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在工程正式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力重力的影响,使混凝土出现不良的收缩裂缝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水分蒸发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混凝土材料在形成过程中,蒸发的速度相对较快,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内外干湿程度不同,进而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缝问题。因此,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控制,有效落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养护工作,避免产生混凝土出现不良裂缝问题。
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3.1对原材料加强管理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要有效降低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概率,必须要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充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总体施工质量。在选择水泥材料时,相关材料采购人员需要针对工程施工的实际含泥量以及其他物质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控制,禁止不符合工程施工质量的材料直接进入到施工场地当中,从最大限度上降低其对混凝土材料产生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整体性能。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温度因素的影响造成不良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采购人员需要选择一些水化热程度相对较低的原材料。在混凝土材料的出口料选择方面,必须要选择一些强度更高、颗粒直径较大的粗骨料,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材料配比,最大限度上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不良裂缝问题,对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重要的保障作用。整体上来讲,要想充分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相关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首要质量控制环节。
3.2温控防裂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要加大温控防裂技术的应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调整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为保证混凝土成形质量,要尽量选择高性能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因此,混凝土配制前,要对碎石的粒径、质地、清洁程度等进行全面检验,严禁质量不达标的碎石进入施工现场,就该建筑工而言,需要把粒径控制在2~20mm之间,选择本地生产的花岗也碎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碎石。第二,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筑厚度比较大,为提高混凝土成形质量,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在第一层刚刚凝固时,及时进行第二层浇筑,边浇筑边振捣,振捣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混凝土中砂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沉,振捣要尽量全面而仔细,既不能发生过振现象,也不能发生漏振现象。然后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面积,在混凝土底部、中部、上部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全方位掌控。通常情况下,当混凝土浇筑完成4天后,要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在5~8天内要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10~15天主要每隔24小时测定一次。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在15℃之内,发现温差过大及时洒水,来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第三,设置合理的拆模时间。为避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温度梯度的现象,还要充分做好保温养护工作。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要控制在60~80mm,然后塑料薄膜的上方覆盖1~2层岩棉被。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流失的速度,并及时检测混凝土成形质量,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90%时,才能拆除模板和上方的保护养护膜。
3.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措施。首先,要采取保湿保温的养护方式。混凝土保温养护一般使用麻袋、阻燃的保温被与塑料薄膜覆盖在浇筑完成混凝土的上面。其次,也可以采取遮阳降温棚或者挡风保温棚措施。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之前,可在混凝土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或者测温管,以及时监测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保证混凝土里面和表层的温差。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时间一般在15天以上,在养护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塑料薄膜,或者养护剂是否完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4结语
文章对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以及危害程度展开深入探索,并且提出了对应的裂缝防治措施,不断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杨忠会.中国住宅设施.2019(12)
[2]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分析[J].陈达.陕西水利.201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