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 宋君勇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宋君勇
[导读] 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房屋工程的整体建设数量呈现急剧上涨趋势,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房屋建筑质量问题逐渐增多。在房屋工程中应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需要重视的建筑施工问题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这严重影响了房屋质量和居住安全。如何减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已经成为新的施工重点,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房建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了其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为房建工程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建筑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各种超宽、超厚的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起来。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受到环境、地址、天气、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或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够有效解决工程结构主体出现变形和裂缝问题,改善建筑的结构性能。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克服温度变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杜绝水泥水化热现象、混凝土自缩现象引发的裂缝问题。就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而言,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混凝土体量大、现浇工艺要求高、水泥水热化显著等特征。对此,结构施工易受结构特征影响,出现裂缝问题,降低结构可靠性、耐久性、稳定性。对此,通过在结构施工中预留一定宽度的后浇带,可实现结构优化,提升结构质量,增强施工安全性、稳定性[1]。(2)有效处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房屋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牢固性,降低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就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而言,地基位于软弱土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建筑工程项目易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建筑自重等影响,出现不均匀沉降,诱发结构变形、开裂、渗漏等问题的产生。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可有效提升建筑整体性,提升地基基础受力均匀性,进行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有效控制,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2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的形式及模板支设
         后浇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可以解决高低沉降值差异的沉降后浇带、避免由于温度变化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拉裂的温度后浇带以及避免由于建筑面积过大受温度影响而结构开裂的伸缩后浇带。后浇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防止有害裂缝的出现,因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受到温度、收缩不均等各方面影响而出现有害裂缝,而在基础的结构构造中比如底板、墙、梁相应位置增设一部分临时施工缝,这些留存的施工缝还能够起到把结构进行暂时性划分的功效,等到一段时间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填补,从而把划分的若干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另外,后浇带最好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浇筑工作,浇筑材料可以选择浇筑水泥,或着是含有少量铝粉的水泥混凝土,这种浇筑材料拥有较高的强度等级。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新旧混凝土由于分子不易融合而产生裂缝的情况发生,不然会导致此处结构稳定性较低。设置后浇带的部位也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模板等方法不同的消耗要素。在建筑过程中,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也是要经过缜密设计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思考模板及支架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一定的刚度,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安全可靠的承接施工中所发生的各类荷载。在支架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必须注意模板支架的高宽比要尽量小于3,如果出现了高宽比设计要大于3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稳定性处理,要不断通过抗倾覆公式进行验算,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在立杆的设置环节中,立杆的步距最好小于18分米,顶层部分的立杆设置步距应合理降低到小于15分米。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还应按纵下横上的顺序设置扫地杆。值得一提的是,后浇带设置只能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自收缩情况,它没有办法处理混凝土温度应力集中的情况,从结构设计来看,它与伸缩缝也是无法相替代的。所以,某些构造设计师将后浇带和伸缩缝两者混为一谈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两者实际上有着很大区别。
         2.2合理把握后浇带施工时间
         所有的房建施工工程完成之后,待沉降工作全部进行完毕后进行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构件收缩一般在两个月之内完成,这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并把握好的一个部分。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有不同的性质,通过对混凝土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混凝土不同的收缩情况,采用高于周围混凝土一个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作为后浇带的填充材料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后浇带施工时要合理控制施工材料成分比例,确保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后浇带施工需求。
         2.3混凝土后期养护
         在应用混凝土进行工程施工时,经常会出现对施工养护不到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在后浇带施工时,要做好对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充分发挥其高稳定性的优势。简单来说,做好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因此,要确保混凝土的湿润度在要求范围。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发现需要使用添加剂的情况,要有效控制好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湿润情况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也要对后浇带施工的现场环境进行相应的布置,在相应位置建立起护栏,以防止出现人员误踩的情况,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确保施工整体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施工的质量。
         2.4后浇带断面处理
         在选择好后浇带断面位置之后,要对断面进行处理,尽量将断面处理的和建筑工程结构相协调一致,比如可以设置成平直形、V形、梯形和企口缝等形式,保证两个断面在施工是时能够吻合接触。在实际的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断面一般处理成平直形。假如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的厚度超过60cm,就可以将断面处理成企口缝。假如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的厚度在30cm~60cm之间,就可以将断面处理成梯形。因此,具体处理形式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保证建筑整体的结构和质量。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房建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保证房建的美观以及安全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应用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房间收缩应力,提高房建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房建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精细的过程,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能够很好地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现如今后浇带施工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发展绿色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机遇。
         参考文献
         [1]谢剑波.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15):82+99.
         [2]李华清.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8):158-159.
         [3]邹尤锋.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10):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