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耿广壮
[导读] 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一体化的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一体化的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做出了极大贡献。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性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提升,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大力开展研究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文章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关于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化发展也有了可喜的成绩。总结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会发现建筑工程功不可没。对建筑工程进行总结研究可知,工程的建设质量,建设效率等与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速度强调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技术的分析和应用。随着人们质量理念的显著变化,建筑工程的质控标准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实效要达标,需要实现技术突破。准确地了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掌握其发展趋势,这对于技术创新与突破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指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通用的技术,可以是一道具体的施工工序,或者是完成一项分项工程所需的技术手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指的则是完成整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所有技术手段和流程,不同项目之间的技术体系有所交叉又有所区别,但总体上讲诸如混凝土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防水防渗施工等几乎是所有工程建设通用的关键技术手段。施工技术体系并无统一标准,但在同一项目建设体系下,其施工体系必须是完整的、统一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更换技术方法,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对现阶段工程建设实践中的技术利用做具体的分析会发现,新时期运用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以下是具体的特点阐述。
         首先是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将新能源作为了主要的技术施工利用能源。当前我国在积极提倡绿色建筑的建设,所以在建筑实践中,从设计到施工,工程整体的绿色化在持续性增强。基于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建筑设计积极的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所以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新能源成为了建筑施工与建筑利用中的主要能源。
         其次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积极地使用了先进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等。从建筑工程实践来看,为了实现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积极地利用了三维动画模型技术,该技术的利用实现了设计分析的准确,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工程建设中,也积极地使用了建筑信息管理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实时更新,这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控制有显著的效果。
         3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3.1给排水施工
         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雨水系统四大板块,分属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和用途。以给排水施工流程为例,主要包含前期准备阶段、管道的预制加工、干立支管安装、管道试压、防腐和保温、冲洗和通水等。给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较为简单,而消防系统则较为复杂,除基本的管道安装外,还需要安装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高位水箱以及相关消防配件。
         在给排水施工中,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尤为重要,例如引入绿色可回收的管道材料、采用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自动配水灭火系统、或者安装智能化节水装置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减排水平等。


         3.2节能施工
         节能化施工与其说是技术体系,其更像是一种施工的概念和理念,即将各种节能化的材料、设备或者软件系统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中,从施工的不同领域实现节能效果。节能施工需要掌握科学管理、保护环境和控制成本三个主要原则。建筑资源(建材、燃料、涂料等)是组成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首先要从这些原材料的加工制造环节确保节能化,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控制原材料生产所消耗的资源量,其次,在施工中采用节能化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方案流程等,严格控制水电、建材等的消耗;最后,将节能化理念应用于建筑中,例如通过设计配电管理装置配置用电需求、合理选择公共用电灯具等。
         3.3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混合型的施工技术,即将高强度等级的优质混凝土与强拉伸能力的钢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架构,本质上讲是借助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来弥补其在拉伸强度不足上的缺点,最终实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相比,由于钢材和混凝土性能的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渗漏性、强度、刚度、抗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点。
         4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4.1新能源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利用普遍性加强
         就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来看,另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新能源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利用普遍性有了明显的加强。就新能源的利用来看,最为显著的是太阳能,所以以太阳能的利用为基础作分析。就目前的太阳能具体利用来看,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当前我国在积极的发展绿色经济,所以对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绿色标准。建筑行业基于此标准进行了行业发展创新,将更多的新能源利用在了建筑实践中,太阳能便是突出的代表。就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很多单位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会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考虑其中,所以在设计中增加了光伏发电,此设计实现了建筑利用的电能消耗控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2)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设计来看,在综合设计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基于太阳能的利用设计集热系统,在建筑使用中,集热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用户在不使用电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烧水,而且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房屋供暖与保暖等工作实施会更有效果,这会进一步的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情况。
         4.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我国基础技术产业之一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的有效进展。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将先进的技术发展成果和信息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实现这种行业的最优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可以促进施工数据的有效体现,可以作为施工研究的参考依据。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化交流,并进行分析思考,可以有效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筑信息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科学辨别和归纳整合,这需要信息设备有周密的筛选系统。由此可见,建筑企业要健全符合建筑工程实况的信息处理平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适应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提升,必须要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掌握建筑工程的技术特点,并了解其发展趋势,这可以为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具体的技术创新实效也会更加的突出。基于此,讨论分析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的具体特点,并就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做分析,这对于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而言现实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02.
         [2]菅永博.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5):59-60.
         [3]梁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310-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