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用软基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吴跃峰
[导读] 公路施工势必存在软土地基的情况,地基处理质量直接关乎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摘要:公路施工势必存在软土地基的情况,地基处理质量直接关乎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基于此,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公路施工单位而言,务必要对软基护理技术的关键作用予以充分认识,对软基处理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研究,结合软土路基具体类型应用相应的软基处理技术做出妥善处理,以此确保软基处理效果能够符合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的切实有效提升。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技术;应用
         1 公路施工中应用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因为公路跨度相对较大,呈现出带状分布,所以通常位于多种地质土壤环境下开展施工,各不相同地质土壤环境的具体施工难度同样存在着区别与差异,因此施工阶段存在软土路基的情况频繁出现。此类软土路基因为地质相对较软,如果不对其采取妥善处理,或处理未能符合标准要求,势必致使公路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塌陷等问题,严重甚至对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对施工单位社会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不论基于公路或施工单位利益考虑,务必对软基处理加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对于软基处理而言,需应用相应的软基处理技术,所以应根据软基的具体类型,应用相应的技术做出科学正确处理,以使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基于此,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应用软基处理技术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与意义。
         2软土地基特点
         2.1含水量大
         软土地基的显著特点是含水量大,一般为20%~30%,部分可达到70%。因此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施工单位应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措施,提高公路承载力。
         2.2承载力低
         软土地基不仅含水量大,而且含有大量微生物、腐殖质和可燃气体,会降低路基承载力,使路基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由于承载力低,软土地基很难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适当处理,进而提高公路承载力,也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2.3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不均匀性等特征,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调查,详细掌握软土地基基本情况。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软土地基处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而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增强公路承载力与稳定性,使其有效承受行车荷载,预防沉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满足车辆通行需要。
         3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
         3.1表面处理技术
         软土路基属于一种特殊的路面承压结构,其承压面以路基表面为主,因此工程应用阶段,通常对其表面采取强化处理等方法,以此使软土路基整体性能得到提高。第一,使用加固层。此种方法即为于软土路基中加入砂石等材料,使路基承载性能与稳定性得到相应的改善;第二,表层排水。此种方法适用于细砂或均匀黏土为主要地质土壤的软土路基,位于软土路基开设排水沟,排水沟两侧以及地布位置通过砂石进行铺垫,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此方法由于施工简便,软土路基含水率减少显著等特点,在软土路基处理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第三,铺垫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材料。对于软土路基较易产生变形、承载能力不足等情况,通常使用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材料,以此使路基抗变形与抗剪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此方法可以使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在软土路基表面处理阶段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第四,加入添加剂等混合物。施工阶段,为使路基稳定性以及抗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常会加入混合物等方法,使路基稳定性以及抗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2置换处理技术
         现在的置换处理技术是指将软土置换成优质土,用以保证填土工作的稳定性并且降低沉降量。将原本不满足建设要求的土壤置换成强度更高的建设材料,使路基能够在强度方面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路基建设标准,保证公路在建成之后能够正常地投入到使用中。

具体的施工方法是由人工挖掘的方式来进行填土的置换工作或者采用爆炸法把目标区域的软土挤出来,进行强制性的交换工作,这样的施工过程大多比较容易,且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目标任务。从施工的可靠性角度来说,人工挖掘的土壤置换方式比较有优势。这一工程的置换材料需要采用那些即使处在被水浸泡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应有承载力的强度较高的粗粒土,但是要注意在置换工作完成后将压实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所置换材料的实际效用,不能在完成置换之后就忽视了压实工作。
         3.3抛石挤淤技术
         当施工工程所处区域的土壤处于不易抽干的情况或者水塘或者泥沙等地,这一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把那些不易于被水软化的材料,比如大石块等物质抛填在上面,同时把小石块等材料填筑在缝隙中。对于材料的抛填高度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铺路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托压式或者轮式压路设备将路面进一步压实,然后排除淤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是,直至其下沉现象不明显时,再及时的停止压实工作。压实处理技术则需要采取分层的抛填方式来实现,进一步的对抛填厚度进行严格把控,在路基的整段软基建设位置处理工作完成之后,在铺碎石工程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铺筑土工格栅。相关的施工人员则需要更为精准地将作业顺序进行有效的把控,做到对施工情况的实时把控,进一步保证路面路基的施工工程质量,降低因地质条件不良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将软土等类似性质的材料和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置换,用以满足路基对于建设材料的要求,使路基拥有更高的强度,把路基工程的基础建设状况做到更好,使路基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
         3.4石灰填坑法
         在公路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在对软土的路基铺设工作方面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所以一旦有这种土质出现在公路建设的区域,就必须要小心应对,采用石灰填坑法使目标区域的强度达到公路路基的设计要求。在对路基进行填坑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土壤的最佳含水量非常难以把控,因此在进行路基铺设时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的压实度,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控土壤的含水量,就不能够很好的使压实度达到标准值。一旦公路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实际密实度要求,那么在公路通车后就会发生路面沉陷或者失稳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通过对石灰的利用,将原本不满足路基强度要求的路基材料加入石灰,使建设用材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够在基础上满足公路建设对于材料强度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而保证施工进度。
         3.5加载填土
         加载填土,使软土沉降是提高软基强度的最好办法,最大限度的抑制了填土上方或相邻填土路段沉降可能性的发生。在软基上方给予压力,降低填充物质的缝隙,可以促使其沉降固结。另外,在软基表层铺细砂并覆盖水膜,生成真空层后也可以加快软基沉降。加载填土施工进行时要确保软基的稳定性良好,先填土再加载,填土工作应避免欠挖超挖情况出现,用透水性良好且承载能力大的粗砂水泥土等土体进行。加载填土是软基保持良好承载能力的重要方法,保障了软基施工质量,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应结合有关因素,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道路承载力,保证使用安全性,加大研究力度。软土地基在今后处理技术上需要做好研究,从而健全各方面工作,在处理有关工作时,需要对过往工程和工作进行总结,落实后续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肖建荣.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1):137+139.
         [2]孙品. 探究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及难点[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9):126-127.
         [3]陈政. 关于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4):159-160.
         [4]田薇.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要点[J]. 居舍,2019(15):72+20.
         [5]徐竞.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6):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