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分析 张玉玺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张玉玺
[导读] 摘要: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齐头并进的背景下,也逐渐向现代化建设方向转变,使得城市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对电力资源的稳定输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齐头并进的背景下,也逐渐向现代化建设方向转变,使得城市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对电力资源的稳定输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产业,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智能变电站的出现,成为推动电力企业现代化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阻碍电力资源正常生产,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电力企业生产工作的大量经验,简单的对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力能源;调试技术;分析
        1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差异性
        1.1对象模型和规约均存在差异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智能变电站的系统中所用的对象模型具有统一性,我国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DL/T860标准的网络通信体系,能够很明显地区别开常规变电站。另外智能变电站在整体描述上采用的是SCD模型,这也与常规变电站的103/101规约形成的差别。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相比它的各种保护装置所采用的规约特点呈现出差异性,而且它的各个部分构件之间不存在联系,无法相互作用。
        1.2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从智能性来看,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复杂性必然要高于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基于自身特性的原因倾向于选择三层两网结构。此外分析二层机构会发现它的层次分布非常不同,一般情况下分为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层与层之间具有联系和沟通。这样的结构设计目的是确保网络连接通信的顺畅和稳定。但是常规变电站不一样,它的结构层相对简单,通常只有站控层一层,很单一。
        1.3测量识别方面存在差异
        智能变电站性质令其在信息报告上面呈现出区别常规变电站的特点,它无法依靠简单的工具识别信息报告,必须要借助专业的网络侦测工具以及专业软件实现转换的需求,在操作方面显现出了复杂性。再来分析常规变电站会发现电流和电压信号等方面均能够借助简单且单一的万用表实现测量目标。
        2 智能变电站调试分析
        关于对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我们主要从研究被调试设备是否正确进行操作。这是我们进行逐步分析的关键所在,如果出现一些不利于调试过程发展的方式时,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具体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按照先功能后性能、先单装后系统的方式来进行。在这其中,我们一定要进行检测变电站的监督,建立一些专门监督机制,从而有利于技术人员在进行调试,这对于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是搞好智能研究的技术所在,为了不至于出现不安全事故,我们必须建立智能变电站系统,通过一些专有设备,从而有效地保障调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有结合线图、网络配置图来研究智能设备,这主要在于对一些设备进行熟练掌握调试方案。我们可以看到调试工具主要有数字保护测试仪、笔记本、高进度变送器校验仪、常规保护实验仪、网络分析仪以及光电转换器等,这些都将是调试设备的准备需要。另外,我们要结合必须的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形成有利于调试方案规划实施的顺利开展。我们在通过时间表来有效地控制调试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地掌握变电站规模以及配置方案,从而避免出现调适错误造成智能变电站调试失败。
        3 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
        3.1设备配置核对技术
        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调试的过程中,设备核对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升智能变电站工作效率的基础。

首先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人员要针对SCD文件的正确性进检测,这正是由于电力企业构建电网系统的时候,其电网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都与SCD文件不可分离、紧密联系[2]。因此,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人员首先对SCD文件进行检测,在确保其正确率达到95%的基础以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传统变电所数据采集时不能及时汇总处理,在前一项数据合格率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就对紧后的数据进行采集,及时出现异常,也不能当场发现,大大延长了数据汇总处理的时间。其次,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人员在参考电网系统实际运行需要的基础上,检测网络配置与光缆配置的具体情况。在此要注意的是,调试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光缆铺设以及网线铺设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现场检查与监测。
        3.2监控系统调试技术
        智能变电站相比较传统的常规变电站,其自身具备着远程控制的优势,极大的便利了调试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事实上,监控系统是建设智能变电站的重要一部分组成,是实时监控变电站运行实情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电力企业通过监控系统对变电站的设备运行进行远程掌控,智能变电站可以随时了解数据异常情况,而传统变电所只有在人工每隔30分钟测试出数据,15分钟内汇总,总共45分钟才能了解数据异常,才能对异常做出反应。如果要提高监控系统的作用,就必须要加强变电站监控系统测试工作力度,因此调试工作人员要对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信息采集功能、遥信控制功能以及计算机通讯功能等进行测试。
        同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保障系统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中,调试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冗余功能测试,在进行冗余功能测试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别对不同监测点位进行数据采集,检测网络工程系统是否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中,对检测出来的问题进行明确,给后期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3.3系统调试技术
        在对系统进行调试的过程中,调试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这正是因为系统调试工作对整个智能变电站起到的影响极为重要,调试工作人员只有充分的认识到系统调试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够发挥工作效果。其次,调试工作人员要对智能变电站全站始终进行系统调试,这也就是说,系统调试工作必须要包括整个智能变电站,来判断系统运行稳定性。对比常规电站的系统调试,调试人员进行调试时,只对,单元工程进行调试,系统总体运行进行评估,无法精细的测试,使电站运行达到最健康的状态。调试工作人员要对时钟系统进行测试,要精确到1ms之内,使得所有运动装置、智能终端以及后台系统的时间都在同一水平线内,提高智能变电站控层系统的准确性。
        3.4 IED单体调试技术
        IED单体调试是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试工作人员要检测的范围较广,检测任务琐碎,一方面要对通用项目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也要对各专项项目进行测试。而传统检测只能从外观,尺寸变化进行层层上报汇总。因此,调试工作人员首先要细化工作任务,针对不同测试项目,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从而使检测率从60%提高到100%。针对通用项目,调试工作人员要根据检测的主要任务制定方案,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通常情况下,通用检测项目包括电源检测、通信检测、外观检测等。对专项功能检测,同样要根据检测的项目进行不同检测手段选择,例如保护功能检测,要对其跳闸矩阵等装置进行检查。
        4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在未来对人们的生活仍然会起到巨大作用,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之间的优劣势也会逐渐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提供人们所需的用电,找到一条发展智能变电站的道路非常重要。不同的变电调试环境以及条件影响着调试的结果,实践中要正确对待调试的差异性,明确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积极且灵活的方式进行解决,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同文,谢民,孙月琴,沈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06):58-66.
        [2]樊陈,倪益民,申洪,刘有为,徐明,杨威.中欧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6):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