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剖析与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精神生态的相关问题,以此阐述了艺术化的精神生态设计,人情化的精神生态设计,多元化的精神生态设计等相关内涵。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精神生态;剖析与探讨
引言:环境设计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既能够调和并设计着人类的生活形式,又引领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与生活行为。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群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对环境和艺术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所以,环境和艺术的存在应当呈现出互相辅助、互相配合的形态,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按照当代群众的需求(主要是生理、心理、精神),向更高层次迈进,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理念是决定环境艺术的关键要素,它能够影响到设计师的思想观念与设计准则。
一、艺术化的精神生态设计
融合了社会、文化、时代及艺术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既能够丰富城市环境空间的魅力与内在,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趣味和水平。所以它构建了城市中可观的物质空间与人类的精神空间。我们应当将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来完善人与社会及自然关系中的文化精神生态。艺术设计不可只注重商业化与产业化,而应当将构建人类的精神空间,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作为目标。
在如今商业消费侵占人性与个性、分解个人精神、控制人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下,环境艺术不能被低端品味与商业化所局限,而应当凭借设计师的艺术设计观念,将人们向真善美指引。这样既可以优化环境艺术设计自我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让社会文化摆脱生态窘境。设计的艺术化发展是必定的形势,是原有人性的回归,而环境艺术设计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人情化的精神生态设计
时代的飞速变换,造成了人们心里的焦虑与不安,人们既想要寻找到精神上的安慰,又尝试利用如今的科技改善心态,再造自我的审美观,来适应当代生活。在物质需求渐渐被满足以后,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日益强烈,日益深入,这就是精神生态设计的社会文化源泉。
环境艺术设计既涉及到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并且其与文化精神、社会环境、资源丰富程度、历史背景等也是密切相连的。人是具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因此人们所构建的“第二自然”,都富含着人情关怀,而环境在人们眼中则成为了有情感的物体。虽然很难充分掌握人类的情感接触点,但若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就应当在设计中注入自我的情感同时能够引起客户的共鸣。优秀作品的身后,往往呈现着设计师对于注重环境、注重人文的情感流露。
环境艺术设计在“人文主义”的指引下寄托着当代人情化的内涵。人情化艺术设计是人们在设计环境时所追寻的最终目标,这种设计手段既能够帮助人类完成期愿,又可以推动人们去探寻美、去倾诉自我情感。
人们热于追寻“一种无目的性的、无法预知的与不能精准判定的抒情价值”(马克·迪亚尼语)与“种种可引发诗意情怀的物品”(亚力山大·曼地尼语),这反映出,当代社会人们早已习惯于把设计作品与艺术文化相融合。
人们想要论证设计不应当仅仅被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而更应当把它看成是一个艺术的活动,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能够成为以往各自独立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一个关键的、必要的中枢或第三要素。
三、多元化的精神生态设计
文艺理论家丹纳曾在《艺术哲学》这本书中,依据生存“环境”方面探讨了审美活动的实质与历史发展。这本书的译者博雷先生曾表明:丹纳的思想主要被19世纪自然科学界所影响,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他的角度出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主要受种族、环境、时代等要素所制约。同时还指出:丹纳将各种植物仅能在确定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作为依据,证明各种艺术的流派与种类仅能在特定的精神氛围中产生,以此表明艺术家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满足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抛弃。在丹纳看来,艺术家就犹如一颗种子,它的发芽、开花、结果都被其所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精神氛围所制约。而它的艺术哲学更显露出了系统、整体、有机的魅力,这与生态观在原则上是一致的。
就如纬度的差异性造成植物的差异性一样,城市环境艺术也由于城市文化、历史的差异性,而造就了风格上的差异性。这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城市环境艺术必须和整个城市对话,为群众构建一个凸出意志、维系感情、汇合多样文化、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空间。目前大多数城市在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上的盲目效仿与单调性,是一种文化上的生态毁坏表现。
环境设计被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与哲学导向所制约。环境艺术设计不只是在不同国家、区域或民族中展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就算是在相同的国家、区域或民族之中,不同的时代也会造就极大的差异性。人们尽管对于很好奇外界的、新颖的事物,但当其要渗透本区域本民族时都会被打上当地的烙印。因此可知设计师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所处于的社会环境,才可让自己的作品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另外,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人类文明得以积攒下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同样如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向导理念与判定标准,在农业时代是唯美主义,在工业时代是以人为核心的再生主义,在后工业时代应当是生态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充分掌握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认知,才会让其作用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才会有更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强化彰显了设计中的人文性与地方性,所以设计师对人文哲学的探寻和感悟能够极大地影响着其所创设的作品。设计师应当渗透当地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模式、习惯以及价值观,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当地人生活的环境。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当学会查阅、聆听与了解当地的生活、自然、人文与历史背景,这样所设计出的作品才能切合当地人的生活,彰显出当地的文化精神生态,以此展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结束语:虽然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提是满足物质主体的需要,然而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还应当将设计师对外界环境与设计自身的情感领会作为基础,所以每个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经过多年的设计经验积累中,都会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设计需要,这就是每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这在生态观上能够转化成文化生态中多样的“艺术品种”,在文化生态系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杰.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之思[J].中外企业家,2020(11):237-238.
[2]王静.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