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式餐饮空间设计的“借景”手法应用浅谈顾秋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顾秋雨
[导读] 近年来,中式元素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
        摘要:近年来,中式元素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除了具象的文字、图像、符号等概念元素被不同程度的使用在设计中外,中式造景手法也在室内空间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的应用。其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手法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随着中式餐厅的兴起,将江南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引用到餐饮空间的设计中会产生更为丰富的设计效果,同时也能使中式造景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得与延续和再生。
关键词:借景;造景手法;中式元素;餐饮空间
“借景”的概念与提出
        “借景”作为概念最早立篇著述是在中国明末造园家计成的《园冶》中出现。借景之“借”并非简单的假借、借用之意,而是凭借他山之意境得此地之圆满,从而借景触情。因借为法,体宜为本;一旦法有失斟酌,必将造作无趣。所以借因不能逆体宜之本。最终两者相得益彰。而使不逆体宜之本需“巧于因借”,因者即就地审势,也就是说设计者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借用别处的元素,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组成的一部分,合多为一。山、水、树、石、建筑物、动植物等都可成为借景的元素。因此,可以看出借他处之景的原因在于,通过此种方式拓宽人所处位置的视野,将原本被主体物所遮挡的景物引到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来,从而在不改变主体物的形态下,用最小的场地享受到更大限度的景色和触动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借景应用手法
        借景包括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及应时而借。远借和应时而借对餐饮空间的营造有很好的引用意义。在江南园林中,远借既是通过不完全封闭空间看到远处的形成的景色,而这种景物的形成亦是通过造园者精心的策划形成的。餐饮空间常见的室内装饰效果多通过室内界面的装饰纹样布置形成的,在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装饰模式。利用借景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打破原有固定的空间界面形式,隔而不断的界面处理方式既可以将近处的人与环境形成的动态画面作为观赏的景物,另一方面扩大了空间尺度的视觉效果,可让将周边环境形成的自然景色纳入到室内空间的层次中。而应时而借则需设计者在选择借用的景色考虑到所处位置四时四季的景色变化,有选择的在室内通过开窗欣赏不同季节不同时节的景观,通常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设计,会使室内光线变得更加通透,室外婆娑的树影,静谧的小道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亦是也可以通过窗景借到室内空间中。


借景在中式餐饮空间中的应用与探索
        餐饮空间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消费场所,餐饮不再是满足基本饮食需求和社交活动的场所,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了其空间文化内涵和展示的意义。人们在良好的餐饮空间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用餐的愉悦感,从而促进餐饮消费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在享受着设计者营造的文化氛围。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中式餐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其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式文化元素的堆砌到中国美学意境的传达的转变。而意境的表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传达,而中国传统园林是最能够体现东方古典气韵的表达方式之一,其中传统园林中借景的表达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与中式餐厅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园林不仅能够将山水、花草、叠石、树木等自然美元素以中式画卷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造园者的造景手法及呈现出的意境也符合当下中式餐饮空间中意欲呈现的方式和环境氛围的发展趋势。将园林化景观融入中餐厅室内设计中,“高山流水”、“诗情画意”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身心愉悦,身临其境都有所感染,在带动餐厅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将空间的氛围和园林式的气息一并相融。
        《园冶》中提到:“夫借景,园林之最重者也。”因此,要想在是餐饮空间中合理呈现传统园林的意境及景观,借景手法的应用和探索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借景与室内空间面临的视线阻隔、景观营造区域受限等问题的解决在本质上有共同之处。借景讲究“隔而不断”的空间处理方式。实际上就是打破分割后的空间的有限性,将两个相邻空间序列在组织上的单向渗透,把空间在视觉上延伸,丰富空间中的景观层次,使空间富于变化。在当代室内空间相对以前最大的特征就是空间更具丰富的层次性,这就意味着整个空间序列中,各个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就更为复杂。因为现今室内空间的功能日趋多样,各个子空间中的元素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借景所借的对象也日趋多样。
结语
        传统园林中的造景手法不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被逐渐遗忘的东西,而是可以围绕当下更加广泛而丰富的空间形式能够展示探索和运用的设计手段。借景更是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重要手法之一,合理的使用借景能让更多类型的室内空间产生更加美好的意境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月茜.浅析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探索和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0(17):79+81.
[2]姜丽园.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3(05):60.
[3]王澍.造园与造人[J].建筑师,2007(2):82-83.
作者简介:
顾秋雨,山东省滨州市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技术人员,从事土建类一线施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