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因铜立市,以铜兴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矿山开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有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特征。铜陵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拥有江、洲、河、湖、山多种特色自然要素,表现为山环水绕、山江各半、城市居中的特点,具有建设公园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铜陵文化资源独特,有千年古镇大通镇,有“中国古铜都”的美誉,3000多年采冶铜历史留下了众多古采矿、古冶炼遗址。
1956年铜陵建市以来,走过了从矿业城市到工矿城市向综合性中心城市的迈进,城市空间结构也由多节点、单中心逐步发展为如今的“一城三区”。在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铜陵的发展建设重生产轻生活,“依山开矿、沿江建厂”的观念造成了很多后遗症,其空间形态结构对城市发展构成了制约;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始终秉持生产与生活并重,“山水相依、城湖相融”的理想城市空间正在逐渐形成。
1 研究背景
建市六十多年来,铜陵从几座破败的矿山发展为一座拥有近200万人口的综合型城市,其间经历了多次艰难的发展转型。时间跨越到今天,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铜陵再一次面临着战略路径的选择。如果说以前我们是内生式的主动转型、自觉转型,那么进入新时代的铜陵,我们是到了“内外夹攻”逼迫转型的时候了,因循传统的发展路径只会越走越窄,只有“破茧成蝶”才能走出一条坦途。
铜陵人从来不畏困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铜陵的文化基因和城市品质。早在1991年以“醒来,铜陵”为主题的第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掀起了铜陵阔步改革开放的热潮;2014年以“转型,铜陵”为主题,组织开展“城市转型、干部先行”专题讨论,为深入推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我们面临很多困难,有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有城市功能置换的困扰,有公共服务不优、空间品质不高、城市特色不显的焦虑。展望未来,我们应有更加自觉的政治责任感和新时代的使命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坚定的信心,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价值观,努力实现转型发展,正确履行好国家使命,率先解决好影响城市空间品质的制约性、关键性矛盾,以精致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充分彰显铜陵的山水之美、风情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加快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铜陵样板,实现幸福美丽新铜陵的目标。
2 总体思路
1、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转型发展和品质提升的任何一项工作或工程都有系统性、科学性、复杂性的一面,“千头万绪”,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往往事与愿违。要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重要规划要建立起业主单位编制、规划职能部门审查、市政府批准的规划决策机制,编制、审查、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吸收专家和公众意见,真正作到规划能用、好用、管用,对规划实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要尊重历史、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现阶段的转型发展和品质提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明显见到成效,要理性判断新时代、新要求,直面困难和问题,按照规律办事,一切以城市发展可持续、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3、要坚持问题导向为主。新时代既要有新的远大目标方向,更要直面“城市病”等民生问题。城市品质提升首治“顽疾”,重点改善民生,解决市民最关心、最不满意的问题;再补短板,重点针对影响宜居环境的短板和弱项,加快完善各项功能设施;三显特色,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彰显特色提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等新时代新理念。
4、要重塑新的理想空间。要统一认识,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切实率先解决好影响转型发展和空间品质提升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下大力气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系统谋划并高度重视空间转型、退二进三、功能置换的问题。
3 对策建议
1、树品牌。打好“国字牌”,尽职尽责准确履行好国家使命,这既是政治担当,也是转型发展中新的契机,是铜陵城市外部职能有可能晋升为国际化、国家级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品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一般有资源禀赋型和概念强化型两种模式,概念强化型属于竞争型发展策略,是以培育核心竞争优势、需求导向的发展模式,是铜陵履行国家战略、确立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主打的品牌包括“中国古铜都”、国际铜产业基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江大保护、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凤凰山古铜矿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成员城市、大通千年古镇等等。
2、优结构。运用好国家老工业基地转移的政策支持,切实解决横港扫把沟区域重化工业退出问题,继续优化铜陵城市空间结构。展望未来,从五松镇沿江向上至大通古镇,其理想的空间结构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唯如此才能与滨江公园休闲、铜陵大桥观赏、大通古镇旅游等等在功能上相匹配,也才能与新时代所要求的长江大保护、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相匹配。而横港扫把沟区域较多的重化工业恰恰形成了一段“肠梗阻”,使得理想的城市空间难以实现,其环境污染对主城区和长江的环境影响都极为敏感,对周边用地的开发使用也严重制约,这是历史遗留的重大“顽疾”,在新的时代再也不能留下历史的遗憾。
3、做“减法”。铜陵老城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过大,各项公共服务功能过于集中在老城区,是老城区交通拥堵、环境品质不高的根本原因,老城区改造在建设强度、人口密度上要尽量做“减法”,引导鼓励吸引大交通量的公共建筑如行政办公向新区转移,老城区存量土地尽可能用于补“短板”转向社区服务、“口袋”公园等功能。疏解老城与繁荣新区之间互为关联、相得益彰,要切实抓紧抓实西湖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入驻工作,增强新区吸纳人口的动力,使新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住的安稳、住的踏实。
4、提品质。针对生态破坏、黑臭水体、社区服务、环境品质,以问题为导向,以“城市双修”为突破口,破解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城市病”,提升铜陵空间品质。继续强力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工业废水治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每个人都需要同心同德高度配合,为从源头上解决水体黑臭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发挥并延伸河、湖、山、林“首长负责制”的职能和作用,制定可考核的工作标准,比照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思路,持续做好山、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以西湖新区“邻里中心”建设为示范,推进新区、老城区社区配套服务上水平、上档次,建立居民交往平台,补足公共服务短板,为居民提供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促进和谐邻里建设;突出修补城市空间环境,打好违法建筑拆除、老旧小区整治、“口袋”公园建设、“见缝插针”增绿、广告牌匾整治等的攻坚战。
5、塑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也必须走差异化路径,可以切实做大做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古铜矿遗址文化这篇大文章,持续擦亮“中国古铜都”的金子招牌,自觉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继续办好国际铜雕艺术节,支持推进大通文化旅游区建设,持续推动铜、桐文化深度融合。
6、补绿道。绿道既是城市慢行系统,也是最能体现空间品质的绿化环境系统。铜陵城市绿道建设在全省、全国都小有名气,要继续织密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串联起城市和美丽乡村,串联起市民和江、山、河、湖、洲自然景观,串联起社区和公园、公共建筑,增进市民的幸福感。绿道建设中要强调多植绿化、多种大树,同步提高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勾画出市民在郁郁葱葱的绿道中快乐悠闲漫步的美丽图景。
7、畅交通。机动化时代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中心城区内原有的路网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持续加重,要着手系统谋划建设新老城区之间、城区与交通门户之间的快速路网系统;要继续打通丁字路、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系统。
作者简介:江波(1965-02-05),男,汉族,籍贯:安徽,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