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英德榔下桥是仍具有渡河功能的文物古桥,本文对此桥进行现状调研、分析病害原因和从环境、材料、构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维修对策,为此类桥梁探讨出维修设计方案。
关键词:石梁桥;现状分析;维修对策
许多现存的文物古桥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了下来,仍发挥着原本的渡河功能。但遭到自然淘汰、人为破坏、环境变迁、管理及利用不善等原因,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桥基破坏、桥面残损严重、石桥周边环境恶化等,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调研广东英德榔下桥时,发现此桥对当地村民十分重要,当地村民想修葺好此座桥梁,但无人牵头。本文针对榔下桥提出相应的维修对策,以供参考。
1.桥梁概况
1.1桥梁区位环境概况
广东英德榔下桥地处广东粤北山区,坐落在石灰铺政府东南面约3.5公里,在锦潭河西岸,南岗山的东南面。土地辽阔肥沃,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足,热量充沛,年降水量1900毫米,水系发达,有洪水灾害。村民以农耕为主,种植水稻、冬瓜、花生等作物。
1.2桥梁价值
1.2.1文化遗产
榔下桥建于清代,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但与英德其他历史桥梁构成建筑文物整体,体现着当地的建筑形制及地方风格,具有独特的区位、人文、地域特色。对研究当地交通建设和清代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2渡河功能
榔下桥位于广东省英德市石灰铺镇美村村委会榔下村民小组西南面150米,此桥在解放前是县城通往榔下、雷公寨、新陂等地的必经之道,现为当地小孩上学及过对岸耕作必过的桥梁,给当地群众带来生活生产上的便利。
2.桥梁现状勘查
此桥为四墩三跨石板梁桥(见图1),东北向西南走向,上游为东南、下游为西北。全长9.6米,桥面宽约1.4米,原桥面由六块长方形石灰石板分三段横铺砌成,中间两桥墩是用七层石灰石叠加砌筑,桥墩宽0.83米,迎水流方向砌分水尖,伸出桥面0.92米。有一块完整的石灰石尺寸:长2.53米、宽0.75米、厚0.2米,两岸保留着较完整的石灰石岸堤。
3.维修对策
3.1设计思路
尊重原桥梁的建筑形制,保留原建筑样式及其材料,做好相应的拍照、测绘等记录工作,满足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 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同时考虑桥梁养护工作的难度和方案的经济性。
3.2病害分析
村民下游建坝蓄水,河水每年都会上涨,特别是洪水期间水涨得很高,平均每年能超过桥面有2-3次,桥容易受到破坏。由于受到时间的洗礼、各因素对桥梁的破坏,造成榔下桥粘结的材料逐渐丧失粘结力和材料强度不够,存在基础破损、桥体出现裂缝及材料缺失断裂。如桥梁西南处桥面的石板梁已断,掉入河中,现改为钢筋混凝土横铺。2013年的洪水,把中间段其中一块石板冲跨,当地村民在缺石板的位置上,架了3根竹筒作为补充,用来增设路面宽度,降低通行危险。
3.3修复要点
3.3.1河道治理
调研发现,桥梁迎水面的河道水底有许多大块的石块,而桥底不仅堆积石块多,还有掉落的桥面石板,不利于排洪,易对桥墩造成冲刷冲毁,应定期清理桥底及桥梁上下游河道的淤泥石块杂物。
3.3.2桥梁修理
桥梁年久失修,保存较为一般,桥墩未移位下沉,由于长时间水浸,被洪水冲刷,灰沙脱落,裂缝加深,被植物侵蚀和河水冲刷缺损,影响桥梁安全。桥面石板缺失残损,影响村民安全通行。有一侧桥面已被钢筋混凝土横铺,铺设的不对称和材料的不统一,影响桥梁美观。应加强维护保养,恢复桥梁原貌。
鉴于桥梁尚存在一些影响结构耐久性病害,建议对该桥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桥墩加固养护:建议对该桥桥墩脱落破损的石块,如西南处第二座桥基第一层脱落的分水尖采用相同石灰石作为补充。把桥墩底部表面侵蚀部位的沉积物体清理干净,裂缝和空隙处采用石灰糯米浆、石灰泥土材料或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表面封闭或压力灌浆的方式进行加固养护处理,以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
(2)拆除清理不一致的材料:建议对该桥东北面长3.86米、宽1.45米、厚0.16米的钢筋混凝土铺设桥面进行拆除,使桥梁外观上保持一致;
(3)桥面石板梁重新打制再铺设:留存的桥面石板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脱落、裂缝,建议重新按照桥墩间的距离打制厚度为0.22米的双排石灰石石板,从东北向西南处铺设并列3段独块的石板梁具体尺寸为长3.45米、宽0.725米、厚0.22米,长3.3米、宽0.725米、厚0.22米,长2.85米、宽0.725米、厚0.22米,铺设后为总长9.6米、桥面总宽1.45米的石梁桥。
(4)桥面石板梁的铺装要求:经结构考察和石板梁的承载力试验,安装在桥面上的石板梁,其承载力之所以大于独立石板梁的承载力,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石板梁的端面加工精细,二是石板梁的端面垂直于石板梁的中心线。[[[] 孔庆普.中国古桥结构考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因此石板梁的端面要加工精细,且石板梁的端面垂直于石板梁的中心线。打制好的石灰石石板从一侧开始,向另一侧逐块安装,使石料的端面对接紧密,而且石板梁的端面垂直于石板梁的中心线。
(4)对其他常规病害及表面缺陷:如桥梁局部坑槽,开裂破损和滋生杂草,墩台表面龟裂,伸缩缝堵塞等,按常规工艺进行小修养护处理;
(5)桥梁养护和定期监测:为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应加强对该桥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检测。建议村委会清除四周杂草,对河道进行监管,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及保持沿河生态景观优美。
4.总结
本文对广东英德石灰铺镇榔下桥提出维修加固设计方案,通过桥梁病害成因分析、构筑特点等来修复此文物古桥,为南方乡镇地区其他类似的文物古桥维修提供借鉴和修复依据。
[1]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孔庆普.中国古桥结构考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3]陈怡娜. 广东英德历史桥梁的调查与保护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陈怡娜(1989.4—),女,汉族,籍贯:广东英德人,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
苏德华(1987.7—),男,汉族,籍贯:广东怀集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讲师,专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公共艺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