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杨永红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杨永红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以此良好的教学成效越来越受重视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以此良好的教学成效越来越受重视。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效益。基于此,本文就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以此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创造性阅读能力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小组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于运用小组合作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当前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合作小组建组不合理
建组不合理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1]。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合理建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能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这让他们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学生的划分不合理,无法实现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导致小组合作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合作问题针对性不足
小组合作主要是通过完成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加以实现的。但是,当前有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缺少针对性过于随意,不能满足学生合作探究与共同发展的实现需求,这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理解。小组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价值[2]。
(三)合作过程缺少实效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方式,而不是“热闹”课堂气氛的工具。但是,当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开展阅读教学时,却过分看重形式,沉溺于欢乐气氛的营造,也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华而不实”的小组合作开展阅读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科学建组实现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科学建组与合理分工。首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科学建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层教学相比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组的针对性,实现科学建组。其次,建组要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要求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既要有学习能力强又乐于表现的学生;也要有学习能力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还要实力均衡处于中等位置的学生,这样能够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并以此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具有相同的竞争力。
另外,合理分工也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主导因素[3]。

笔者认为,在建组之后,应该通过自主申报、民主评定的方式选出组长,然后由组长协助教师按照小组成员能力水平和优势来划分职责,如,记录员、讲解员等等,只有各司其职,各自完成好本职工作,小组合作才能得以成功。例如,在阅读教学《背影》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与分工,并让他们通过级内讨论和级间竞争的方式来探究“看到父亲背景时作者心中的感受?”,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竞争精神,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
(二)优化问题增强其针对性
在运用小组合作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当中,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例如,在阅读教学《桃花源记》这节课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就“通过反复诵读文章,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合作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就会得到各种各样、过于繁多的结论,达不到小组合作应有的效果。因为,这们的问题虽然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但是却缺少针对性,所以,教师应该将问题调整为“通过诵读课文,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就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开放性的要求,从而使小组合作目标得以达成,显著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注重实效提升综合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阅读教学的目地是为了帮助在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性和价值。因此,在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能放手不管,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在组内讨论交流,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也可能会与学习无关,如果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挥则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应用的合作效益。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例如,在阅读教学《桃花源记》这节课时,教师在让学生就“统计文章中所有通假字”开展小组合作时,部分学生就“缘”通“沿”能否定义为通假字产生了较大的异议,讨论也由此变得越发“激烈”,为了杜绝学生偏离主题,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启发和点拨,以此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节奏,控制好小组合作的时间,以防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运用小组合作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力性,使其在参与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内涵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知文.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2.
[2]王柳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阅读的必要性[J].名师在线,2018(26):59-60.
[3]曾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4):162+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