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有利于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由于许多教师对德育渗透的研究不足,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佳,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必须把语文教育与德育有效结合起来,重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德育渗透到识字、阅读、写作等不同环节,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教学魅力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他们只注重教书育人,忽视德育教育,或是德育教育过于僵化,没有把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结果,学生一开始就厌倦了德育教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知识与德育教育齐头并进,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课堂情境创设,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音乐的渲染,促进学生融入其中,加深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接受高尚的人格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孩子们一起玩耍、嬉笑的画面,然后问学生们“看了这些视频后有什么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课文抽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在画面中仔细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随后的教学中,将生活场景围绕课文中与童年有关的场景和故事进行再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讲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作者心目中童年的内涵,这样,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掘教材教学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德育的关键和前提。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更好地实施德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和生命的真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相应的衔接方法,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有效保证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整合。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说说妈妈,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说出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渗透德育。”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呵护下,你们都幸福快乐地成长,也能深深体会到父母的爱。因此,你也应该充满爱和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幸福快乐。我们的生活将到处充满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体验生活的乐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亲身实践,在自己的家庭中体验和感受,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三、重视课堂的示范性,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和榜样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良好“品行”的树立,相关内容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阅读和情感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永不炫耀,默默付出”相关部分的内容,深刻地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上网,让学生通过个人感受认识到“默默奉献”的重要性,并在心里树立做一个懂得“默默奉献”的人的意识,并借助文中的语言,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默默奉献”远比金钱重要的道理。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切实实现德育的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重视和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要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余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不仅能吸收语文课本的知识,同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引入德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连梅.让阅读净化心灵——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德育渗透[J].名师在线,2020(10):89-90.
[2]丁国晓.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与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70-71.
[3]冯勇.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探索[J].大众标准化,2019(1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