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要“其义自见”必须“书读百遍”,要“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保证读的时间,要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讲促读,以读代讲,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关键词】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 以读悟情 以读悟语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发挥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不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时间,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教师个性化的读书感悟、心得与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却了原生态的互动成长。课堂,成为教师主宰的“讲坛”,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充满童真童趣,语句简练,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朗朗上口。通过朗读训练就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句子,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辅助者”。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节省了时间,有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在低年级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巧设导语,以导促读
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导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朗读前,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创设气氛。学生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情境,就会带着感情进行阅读。
如教学《借生日》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导语:“同学们,平日里我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但从没听说过“借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段亲切有趣的设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读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范读引路,以读生情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小学阶段的孩子非常天真、活泼可爱,他们心中充满对老师的崇拜,希望教师以真实、亲切的声音去打动他们。教师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可能没这样深刻,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课文,学生感受到了诗中浓浓的师生情,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接下来整堂课的学习都沉浸在爱师敬师的氛围中。
三、品词赏句,以读悟语
理解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践,逐次比较朗读的效果,重点词句就会在读中迎刃而解。
如学生在开始朗读《一株紫丁香》时,对“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这句话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够到位,我适时引导学生:“什么是踮起脚尖儿?谁来做做动作?”通过做动作,学生们知道了踮起脚尖儿就是走路声音很轻,于是他们用很轻的语气来练习读。在反复的朗读训练中,学生们明白了,踮起脚尖儿,是因为事情发生在黑夜,做这些事情又不想让老师知道,不能惊动老师。这样,他们轻轻地读,慢慢地读,把孩子们对老师浓浓的爱意浓缩在了稚嫩的童音之中,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四、体验朗读,以演促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表演或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担当角色,可以引导他们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也能让他们读好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去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压”这个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乌云密布的图片,学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看着图片中的乌云,我问学生,怎么样是“压”呢?谁给大家表演一下?这样的问题马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个个跃跃欲试,议论纷纷,一学生用手轻轻地压一下桌面,另一学生马上反驳,边说边做动作:“应该用手重重地压一下桌面才行。”又有学生猛地跑到讲台上,整个身体扑在了桌面上,说这样才叫“压”。我适时追问哪个同学表演得最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扑过去。”紧接着我鼓励学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这样我先创设图片情境,再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压”字,理解了“压”后,学生似乎置身于一大片黑沉沉的乌云之下,闷热、透不过气的感觉马上就有了。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例子功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阅读教学回归了语文本色,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
3.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4.《马卡连柯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