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李秀玲
[导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人精神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的盛誉。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华文明才真正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项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笔者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年,流传至今,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应被融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成为中职语文科目的教学主体,利用其千百年的文化精髓,带领中职学生步入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发挥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彰显其极具文化自信的知识内涵,全面加强中职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喜爱,赋予学生优秀文化的精神力量,促进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我,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中职语文科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应试现象严重,缺失文化学习氛围
        现阶段,以应试为基础开展的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教学的集中性,习题解答的训练性,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分数,忽略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难以彰显语文科目的教学价值。在应试背景下,教师与家长较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学习想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生活一致,学术性质较低,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即便是几节课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亦不会影响语文成绩,而想要获取较高的语文成绩,却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种学科认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呈现消极状态,难以营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1.2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全面性。但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古诗词教学并不乐观:一是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古诗词距离现代社会时间久远,其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表达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文化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内涵,学习难度较大,致使他们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二是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较低,常常需要教师强制性地要求背诵,才能掌握古诗词的大致内容,但对于其蕴含的内涵和情感知之甚少。三是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过于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忽略了其人文性的优势,在古诗词教学中仅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无法领略古诗词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传统文化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方式
        2.1创设诗文教学情境,营造文学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下解读中职语文教学,笔者以为我们首先应该依托古诗文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诗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古诗词、古文学习感兴趣,之后才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诗词、古文等内容,解读解剖这类素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以及哲学道理。针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深化学生对古诗文文化内涵的理解。


        2.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建设思政新课程
        在保证《中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校本教材中增加与所讲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论语》《礼记·大学》等内容,用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唤醒学生对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内涵的心灵感召;在《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中,可引入《礼记·大学》的部分内容,把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看成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精辟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再运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加以佐证,更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中,再将相关的视频进行播放,对学生加以引领,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变得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开展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
        理论授课往往比较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故此,我们设计了多样化实践活动来弥补这一缺陷。在教学之余,我们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品味经典,诵读古诗文,以此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提前备设计好活动形式,比如针对如何开展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可以采取小组研讨的形式决定,要紧随时代潮流,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科学地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也要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科学设计活动流程,避免活动“表面浮华内置空虚”,切记看热闹的活动;再者,我们教师还应该对每一次实践活动做好评价和跟踪,任何一项工作既然决心开展就要善始善终,活动过程中用心观察学生表现,活动结束时给予点评,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4强化诵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是否理解,而忽略了诵读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的培养。因此,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词内涵和思想情感。古诗词韵律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有效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和韵律美,进而拉近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诗词。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语气和语调,注重停顿、轻重,真正读懂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例如,在诵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悲、常、多、独”重音朗读出来,促使学生深刻感受作者漂泊的辛苦和老病的孤独。加强诵读教学有利于渲染情感,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中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作用,将其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探索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有效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路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了学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违纪和不良行为逐渐降低,良好的行为习惯渐渐养成;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率大大提高,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满意度不断增强;得到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79.
        [2]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40-41.
        [3]陆秀姬2018《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职业教育》(中旬刊)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