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案例——生态系统的结构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月4期   作者:郑海滨
[导读]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食物链和食物网,这部分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必要。此外,本节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要想学好,必须先记住基础的概念和定义。
2、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也逐渐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会感到太吃力。我所带的班级是普通班级,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算不错,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能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
【案例描述】
首先,我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上向学生展示制作完毕的生态瓶和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生态瓶,说说生态瓶里都有些什么?
生1:有好多的绿色植物
生2:有可爱的小动物
生3:虽然看不到空气,但是里面肯定有空气
师:非常棒,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家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生态瓶,它可算得上是一个生态系统呢。本节课大家就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了。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多大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然后,我进行生态系统概念和范围的详细讲解,指出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
师: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还生长着许多的植物。那么一个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可以称作一个生态系统吗?所有的动物和所有的植物加起来算一个生态系统吗?(学生们有的回答不是,有的说不知道)
师:请大家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上述两种情况都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认知为:生态系统=生物+环境,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成分有什么呢?请大家根据生态瓶中的成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生态瓶内的动物、植物和空气等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2)生态瓶内的各种成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接着,我在PPT图片上展示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并且给出详细的举例。比如,生产者是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为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举例就是绿色植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又在课件上出示了几道判断题:
1、植物一定是生产者。
错。反例:猪笼草可以捕捉虫子,它是消费者。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它也是消费者。


2、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错。反例:蚯蚓、蜣螂等腐生性动物是分解者。
3、生产者肯定是植物。
错。反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探究四种成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大概5分钟后,我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一边板书一边提问:生产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生: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师:消费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生:细胞呼吸
师:生产者和消费者呢?
...
然后,我在课件上展示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不同生物间的关系,并请学生在作业纸上试着用箭头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我展示出正确结果,并且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接着我在课件上展示出多条食物链,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且提出:(1)食物链的箭头方向有什么规律?(2)一条食物链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哪些成分?(3)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由于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经过思考后,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我则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接下来,我向学生具体分析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介绍食物链中的成分和地位,然后引出营养级的概念,指出这些动物各自属于哪一营养级。接着指出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多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连结形成了食物网,由此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并进行讲解。
临近下课,我在课件上展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的食物网简图,并且布置了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并且进行展示和汇报,由我进行讲解。最后,我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简要复习所学知识。
【案例反思】
1、新课改倡导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感性观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并且加强课堂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本节课我对班内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他们尽管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关注学困生,适时让学困生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