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构建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认知和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树立对高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以谋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将这一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师就应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转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及有用性,从而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活教学活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就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正式教学内容的讲授造成阻碍。鉴于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实施灵活导入,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在教学《怎样才能省力》这课之初,我先是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后,我继续说道:“老师想选几个同学来玩玩掰手腕,看看谁的力气大。”之后,我选了三至五名学生先是悬腕进行比赛,并让其他学生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一游戏的,再让他们找个支点进行比赛,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之后,我引出了新课:“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并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将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为杠杆原理……”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巧借网络资源,创新教学视角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认知能力较低,思维和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学习知识时往往缺乏耐心,这便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不够扎实,重点知识难以突破。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教师应善于选取正确的信息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来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直观化,以创新教学视角,使学生生成体验和感受,从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在教学《毛毛虫不见了》这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一段有关蝴蝶一生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交流了蝴蝶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都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以及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一样吗?在这之后,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变态昆虫的资料同学生进行了分享,使学生直观认识并了解了蝗虫、蜜蜂、青蛙、蟋蟀、蟾蜍等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变化。这样一来,不仅创新了教学视角,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三、基于合作探究,落实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便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进而更无从谈起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而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小学科学教学长期“高耗低效”这一现状,教师就需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基于合作探究来亲历科学研究过程,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燃烧的秘密》这课时,我先是以“物体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入了新课,待学生大胆阐述了各自的猜想后,我继续问道:“不同的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一样吗?”接着,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选择自己熟悉的3-4种无毒、无害、不会引起爆炸的少量的易燃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及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这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了这些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接下来,我又让各小组猜测了蜡烛燃烧后会生成什么,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这样便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融入生活元素,回归教学本真
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本质所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举措。这就要求教师在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将生活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使科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在教学《发布天气消息》这课之前,我让学生连续准备两周的天气数据资料以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摘要,并将观测到的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分享自己收集的消息,并让其余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资料并提出相关建议。之后,我向学生问道:“你还想了解天气预报的哪些方面?”待学生交流讨论过后,我让学生找到和自己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接着,我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展示了有关的天气消息的图片图表。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这样,通过采取“做中学”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使学生获得了对天气消息的直接认识,学会了用文字和图表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消息的方法。
总而言之,为促进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及时改进教学行为,使之能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能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科学学习与研究之中,从而促进高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参考文献:
[1]刘立凤.浅议如何创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144.
[2]刘春香.浅谈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