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表扬,巧用鼓励 ——赏识教育理念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月4期   作者:李妍
[导读] 中职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在求学生涯中很少受到表扬
摘要:中职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在求学生涯中很少受到表扬,他们文化基础薄弱,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严重缺乏。要把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培养成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就需要教师进行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巧用鼓励,认可和接纳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在求学生涯中几乎很少被表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基础薄弱,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因素致使其自信心低下,不管是从学习水平、文化基础和心理状态来看,中职学生都是相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多数中职生也早已习惯了父母和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和批评,自信心严重缺乏,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差学生,而想要把这群特殊的群体培养成合格的人才,甚至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诉求的基础上,转变教育理念,进行赏识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其重拾信心。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欣赏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欣赏是基础,认识是关键,教育是目的。是在充分认可、肯定、接纳学生的前提下,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方法。
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自信心缺乏,成功体验少,对学习缺乏兴趣,生活没有目标,就更需要得到赏识,因此在中职学校进行赏识教育势在必行。赏识教育也是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而强化在其中占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正强化物,它能强化的积极行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积极行为的发生频率。
赏识教育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慎用表扬,巧用鼓励。表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正面的、肯定性的评价,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期待更多良好行为的发生。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度”,表扬用得过多过滥,非但不能达到表扬的目的,还可能产生一些的负面效应。诸如:滥用表扬会使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如果学生稍有一点成绩,教师就给予表扬,长期以往学生的优越感滋生,容易目空一切,趾高气扬。也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合作,不能取长补短,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第二,滥用表扬会导致学生虚荣心增长,迷失自我,对表扬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削弱表扬的激励作用。第三,滥用表扬会让学生对教师等的外在评价过于依赖,从而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做事功利性强,只看重外在的表扬是否存在,而忽略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所以,我们要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赏识不等于滥用表扬,无原则的表扬会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要把握好表扬的“度”。慎用表扬,做到不愠不火,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鼓励即激发、勉励,是指教师在认可、接纳和肯定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就要巧用鼓励。罗森塔尔的期望理论认为,教师的尊重、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巧用鼓励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尊重、热爱和理解学生,对学生有所期望。赏识教育能够进行的前提是先识而后赏,中职学生正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那么对中职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几句表扬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巧用鼓励,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认可和接纳,而不是说一些空洞、苍白无力的套话。


巧用鼓励首先教师要认可和接纳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在尊重、爱护和理解他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中职学生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他们更关注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巧用鼓励就是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信任和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巧用鼓励的前提是教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快地了解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基础;通过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询问,了解学生的优长和不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与学生谈话交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限放大,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可和接纳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备受重视和关怀,感受到温度和情怀。
其次,巧用鼓励在教师认可和接纳学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赋予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受到了家长和老师无数的指责和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动机薄弱,学习兴趣缺乏,对自己没有信心,很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丧失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对中职学生的教育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学生能够得到赏识和认可的机会,在赏识的过程中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缺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并无限放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业知识的难度,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匹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成功体验少,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可操作的组块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行评价。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之所以能够长久发生离不开强化的作用。所以,当学生做出良好行为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强化,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的具体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创设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巧用鼓励还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价自己。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一样的,中职学生理论能力偏弱,操作能力略强,鼓励教育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和挖掘强项,提高弱项,补齐短板,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充分挖掘,实现自身的价值。巧用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也不能过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要坚持适度原则,要肯定的是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要赞扬的是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全部,鼓励和提醒要相结合。鼓励固然能振奋人心,提振士气,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在私下也要及时提醒,指出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
    教育是一门科学,赏识是一门艺术,鼓励比表扬更有力量。鼓励是在认可和接纳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找寻自身的价值,从而客观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赏识,教师在中职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慎用表扬,巧用鼓励,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认可和接纳学生,强化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提振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促进其自身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宜.赏识教育及其运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3(1):26-27.
[2]肖世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更需要“赏识教育”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