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设定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体现,初中语文课堂学科思维缺失情况严重,出现文本特质忽略、低阶思维化、测评表面化、实现途径缺失等问题。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如何提升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尚且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探究
思维是一个人的本质所在,思维能力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学科思维,基于对某一学科的本质的认识,在学科学习及运用学科解决问题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那些观念、思维和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采取有效的路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层次,让语文教学把控好理性的深度和感性的尺度。
一、链接中考,看看“现状”
今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有的教师评价很简单,有的教师觉得非常难。对于试题的难易,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如果能关注到判断标准,就表明我们的思维已经回归理性了。
名著阅读考了《西游记》。题是这样出的: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诗句: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这道题的得分率非常低,准确答案是被定五行山,但很多同学都给出了一个同样的错误答案:被压五指山。这是道典型的考名著阅读跳读与精读的题,能力层级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道题,反映出了很多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教学内容确定太过随意。
阅读理解考的句子赏析: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画线的句子: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这道题得分率也很低,大多学生又不约而同的给出了错误答案: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你比作梭子。这里显然不是写人的体形。这道题折射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评价时,学生思维过程的缺乏。
二、感悟影视之妙,反思教学之道
宫斗戏这几年很是流行,而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堪称宫斗戏中的典范,我们来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蜀锦局给华妃送来量身蜀锦做的衣服,上面还绣着夕颜(牵牛花),因为牵牛花是薄命的花,华妃一怒之下就把蜀绣送给了甄嬛。
分析:当时十七爷刚好在蜀中游历,而牵牛花也是他和甄嬛在桐花台谈论过的,并且甄嬛很喜欢.当时甄嬛正得盛宠,他又知道华妃的脾性,所以这两身蜀锦可以说是果郡王借华妃之手送给甄嬛的。
十七爷简直太浪漫,跟你表白的方式千千种,你帮我表白了都不懂.不得不感叹编剧真的太厉害,前后勾连的设计让观众陶醉。
镜头二:最后一集,甄嬛入梦,梦中毕生闪回,有皇上,有十七爷。然而,竟从头至尾都没有温实初。果然,不爱一个人,连做梦都梦不到他。呼应开头的设计让观众觉得出乎意料,但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经典电视剧引发我们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吗?这是目标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操作吗?这是路径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思维吗?这是内核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关联吗?这是逻辑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有达成吗?这是效果问题。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教学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而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随意,教学实施无径可循,教学内容无章可依,教学问题无法可求,教学评价无据可凭。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学生思维过程严重缺乏,思维能力无法提升。
三、有效教学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随着当下教改的深入推进,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升学考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导向,我们要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之变:课堂教学指向,从教师预设走向学生问题。教学内容实施,从感性随意走向理性落实。教学效果测评,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实证。
1、课堂教学指向,从教师预设走向学生问题。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学生跟着教师预设的问题走的情况比较普遍。鼓励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并不是反对预设,精心的预设会让生成增添光彩。但是过于细致、强韧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如果教学环节中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情感,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犹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圈套”,等着课堂上引导学生往里跳。
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呈现,学生生成问题也容易被忽略。如果每次课都这样操作,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学科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指向,应该积极从教师预设向学生问题转变。
2、教学内容实施,从感性随意走向理性落实。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升华,语文课仅仅停留在感性随意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有些语文课堂,乍一看,情感似乎很丰富,师生互动非常投入,课堂氛围很浓烈。但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真不少。或者课堂情感基调与文章内在的情感不太合拍,或者师生的讨论交流空洞肤浅,对文章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层次上,缺少深入分析的探究。这样的语文课就如一杯白开水,缺少深度和理性落实。
教学中,我们强调想象和联想,强调开放性阅读,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的开放性理解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本特质,思维训练高阶化,教学内容理性化的基础上。否则,有失语文教学的严肃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应该从感性随意走向理性落实。
3、教学效果测评,从经验判断走向有据可凭。
语文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但是,教学效果评价在不少语文教学中出现缺位现象,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教师也没有意识到有效评价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基本见不到它的影子,完全是靠自我感觉去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测评完全无据可凭。
例如,我们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不该在一望而知的表象层面纠缠,而应深入到中层的情脉或意脉,以及更为深层的形式规范,去揭示作者言语表现的智慧。评价课堂效果,不能仅从经验出发,也不能只看表面的热闹,要从经验判断走向有据可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标和升学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基础知识方面,更包括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其中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认知能力,实现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雨蔚. 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探微[J]. 卷宗,2015,5(12):728-729.
[2] 王俊锋. 初中语文思维教育的研究[J]. 学周刊,2013(08).
[3] 姜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8(03).
[4] 单玉良.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名师在线,2018(2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