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健身育人”的重要载体,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和任务都比较重,十分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体育课对此可发挥关键的作用,为其打好持续学习的基础。但当前高中体育课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来优化体育课。对此,本文也从“尊重高中学生的差异”“构建趣味性教学课堂”“合理运用评价手段”三方面出发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差异;趣味
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都比较大。在这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身心基础,其决定了他们能够是否能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但是在很多学校中,体育课都沦为形式,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体育课,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帮助广大师生转变这种观念,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业当中,将身体健康基础打好,同时通过体育为一定的品德素养提供动力。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高中学生的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然后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较为成熟,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发现学生都比较喜欢羽毛球,这是因为羽毛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有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这种运动。所以为了照顾到多数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羽毛球”教学,在此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羽毛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拍、挥拍、击球等动作。虽然有很多学生经常接触这种运动,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没有什么了解,或者说基础不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对羽毛球一点都不了解、掌握一定的羽毛球基础知识、拥有熟练的运球和控球能力这三种层次,从而对于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法。然后在教学中仔细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构建趣味性教学课堂
很多学生都喜欢趣味性的课堂,身心发展较为成熟的高中生也不例外。
因此,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趣味性的这一特点,为学生组织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或者竞赛,并借此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打造成学生乐于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乐园,还可以提高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
例如,还是以“羽毛球”为例,在为学生讲述了相关知识和注意要点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技巧,教师为学生组织了常见的比赛游戏:先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羽毛球比赛,获得小组比赛第一名的学生可以进入复赛。进入复赛的学生再组成一组进行决赛。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对获胜的学生提出了表扬,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了自己打羽毛球的经验。最后,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在今后的练习当中进行了改正,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羽毛球水平。这样,教师通过借助趣味性的比赛,对学生进行了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将体育课堂打造成了学生乐于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乐园。?
三、合理运用评价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体育评价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过程以及锻炼结果进行肯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尤其是对于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一点小进步,教师也应充分鼓励,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这对于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来说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并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始终保持体育运动的激情。
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运用形象激励、语言激励以及评价激励等。但是最为关键和常用的还是语言激励。在体育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说“你快点跑,怎么这么慢,你看看其他同学”这类的话,则会使学生降低自信,甚至失去运动兴趣。而对学生说:“快,再加把劲!”“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这些正向激励的语言时,就能够给学生传递勇气,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可见,及时的鼓励对于激发学生运动动机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一定的评价方式和手段,鼓励所有的学生一起进步,培养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之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能够促进体育与健康课堂进行的策略,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注意以趣味性课堂的构建来促使学生参与其中,以此锻炼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优秀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顾凯强.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6):56-57.
[2]刘成刚.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探究[J].黑河教育,2019(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