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众多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为了使学生们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需求,中职会计教师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为学生们创设具体的会计事项处理情境,以此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会计事项的处理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处理相关会计问题的能力,最终配合教师采取的高效教学方法,使自己的会计知识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切实提升自身的会计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教法;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效率提升
在中职阶段的会计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指导,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水平。为此,教师需综合学生们的会计学习实际,研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偏好,并筛选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故而,教师需为学生们设计实践化情境,借此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而后,通过为学生们设计自主任务,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将学生们划分为合作小组,借此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创设带入情境,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在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会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学习和使用会计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教学指导,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在教师看来,良好的会计知识应用能力,需要学生们从实际的会计事项处理中学习,不同的会计事项处理,需要对应不同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授学生们学习中职会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们引入实际的企业实例,以及相关的经济事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应情境下的会计事项,最终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处理水平,从而使学生的会计处理更加细致有效。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固定资产清理”的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企业经济事项处理情境之中,借以加深学生们的会计知识学习印象。为此,教师为学生们模拟现实企业的固定资产清理实际,其中涉及到固定资产清理盈余和亏损两种状态。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们率先展示一种会计处理的方式,而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合理的知识倒推,最终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理解,有效解决这一会计事项的处理问题。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学习更加投入,对应的会计事项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任务推动指导,改善学生自学能力
在中职阶段的会计知识教学中,需要教师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们进行综合性的问题分析。
故而,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后,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们学习会计知识内容。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学任务的引导下,就任务中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理解进行全面性知识研究。通过教师的任务设计引导,可以为学生明确学习对应会计知识内容的方向,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任务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不断强化自己解决相关会计事项的能力。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存货”的知识时,教师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整体性引导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初步学习关于“存货”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在途物资”、“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会计概念。学生们透过初步自学这些知识内容,能够对“存货”中的会计事项有初步的了解。而后,教师便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的会计学习任务,本着“从易到难”的教学习惯,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的会计教学问题,借此有效指导学生们的会计知识学习。最终,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需要按照自己学习的进度和习惯,不断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全面提升自己的会计知识理解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观念
学生们在学习中职会计知识期间,需要明白会计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时,应当强化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认知,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团结起来,大家从多个角度进行合作,最终有效解决相应的会计事项。故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希望能够指导学生们进行整体性的问题分析,并集众人之力有效解决对应的会计综合问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知识后,便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希望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解决对应会计事项的能力。为此,教师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合作小组,要求学生们按照不同的工作方向进行数据整理、账证核对等会计处理内容。学生们则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大家分别对应不同的会计事项处理,最终有效解决对应的会计工作,从而有效完成了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中职会计知识的教学期间,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实际,采用高效的会计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全面提升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惠鋆镭.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2):154.
[2]张田田.浅谈信息化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3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