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为中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持续性的道路遵循。产教融合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充分对接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课程建设,打造了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精准就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能为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进一步地深造学习探索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夯实了坚实的机制保障,打造了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方向。因此,本文以种植专业为例,立足于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探索中职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变化。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同行教育者提供经验借鉴,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实践;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中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大学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上的不足需要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来弥补,否则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并顺利脱颖而出实现就业,而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教师找到了课程教学的方法,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实用性的教学服务。基于此,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及时对接企业实践需求,协调双方之间的矛盾,交换其中的信息内容,在双管齐下、相辅相成的配合中,切实搭建起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的美好明天。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意识
什么是中职教育?其不仅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乎着国计民生,要求学生有着过硬的专业本领,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中,诸多的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在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并无具体可实践之处,学校所能提供的硬件教学设施更是有限,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操作理论知识的机会,从而割裂了学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而这恰恰也违背了中职教育的初衷,在以培养学生定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中实践的缺失不亚于“战士在战斗的时候没有带着枪”,不仅是学校课程设计中的不足,更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失误。
归根结底,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教师和学校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产教融合的意义,忽视了产教融合的作用,局限了自身的课程建设,降低了对学生的教学要求,造成了课业设置上的失误和缺失。因此,创新课程建设的第一步需要教师和学校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意义上种植专业教学实践的局限,树立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竭尽全力与企业谋求积极合作,打造种植教育实践的新篇章,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开辟教学实践新高地。纵观全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之路,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操作经验,更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的亲手实践比得上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一万遍。其次,产业融合还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才储备,并能及时为企业补充人力服务,弥补假期中企业的人手不足,为企业增强新鲜血液,带动起整个企业的生产创新活力,可以说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新时代中职教育道路探索的新实践和新篇章。
二、规划教学设计,合理校企课程设置
面对企业合作的橄榄枝,学校和教师应该怎样在企业实践和学校教育中找到平衡,怎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起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优势等,这是教师和学校所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下到企业的大棚和林场中从事过多的种植实践,会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文化科目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如果仅仅提供少量的企业实践的话,学生则无法灵活运用知识,也无法对种植产生深刻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考虑这个问题,既不能让学生少了企业实践,也不能将学生放养到企业中,二者之间的平衡和互补才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种植专业发展的关键。
因为文化知识的充实才能促进学生的持续性成长,能够决定学生看问题的视野和态度,更能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核心素质。而且,文化学习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吸收能力,所以如何在专业实践和学校教育之间找到平衡需要教师和学校还有企业之间共同思考。
经过一系列的探究,笔者发现“3+3”模式能最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成分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3+3”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3天的学校课程+3天的企业实践课程,教师通过三天的学校课堂为学生讲述专业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种植基础,并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夯实其自身的文化基础,而剩余的包括周六在内的3天让学生对接到企业,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走进企业的田间地头,走进现实的营养棚中展开具体的实践操作,去种植树木、去栽培营养基、去配比营养土等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保障服务,及时为学生解答难题和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准、强化专业能力。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又能兼顾学校的文化课程和理论课程,全方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
三、联系学生实际,丰富教师教学形式
种植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还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农业视野,对农业种植前沿知识的掌握、对整个行业动态的发展、对市场动向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教师和学校需要不断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定向就业、精准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培养中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服务、无法构建开阔的学科视野的话,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建设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考虑其中,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充裕的专业教学世界。
课堂的教学不一定要局限于本学校的教师,企业的专业人士的分享也是开展种植教育教学的良好方式,学校教师的上课内容侧重于理论,而企业专业人才的教育则更倾向于市场和实践,能为学生带来丰富且新颖的业内技能分享,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述更具直观性和冲击性,还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做好理论铺垫。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或者利用班会等时间,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为学生展开经验分享会,因为学生实际的需求才是教师教学的内核,面对职业性学生的培育,教师要善于像企业寻求帮助和合作,积极开展企业人才进校园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最前沿、最生动、最直接的种植业经验分享。此外,为了不断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学校可以将农科院的教授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过来,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者讲师,定期、定时地为学生传授前沿研发知识,为学生的整体学科学习提供高水平的理论保障和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持续成长。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谋求新的变化,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了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的方向,学校和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借国家发展大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意识,在课程建设中谋求企业合作,展开合理的校企课程设置,在不断丰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强化课程内容,突出创新意识,为中职学生的美好明天做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慧敏. 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2]刘硕. Q市中职学校烘焙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及推进措施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3]张书琬.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2):21-27.
[4]董捷迎.中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培训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培训,2019(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