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对基层学校而言是个难以操作的课题。但如果能很好实施,其效果也是极其明显。因校本课程开发是个涉及不同环节、多个层面的综合教学实践活动,它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它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培养了教师的探索精神,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自从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其课程改革思想对世界基础教育课程影响巨大。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对基础教育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把开设课程的部分决策权给了学校。从现实操作而言,这是对学校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学科教师更是巨大的挑战。
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都是由国家统一拟定的,开设什么课程,教授什么内容,实施什么目标,达到什么程度,均有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只要在这个大方向下,根据自身素质、个人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传授知识给学生就行。这时候教师的职能就显得很单纯,只需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他们不用思考所教授的课程开设的科不科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效果是否能实现最大化。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却非如此,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需求确定课程设置的类型,必须考量并最大可能地搜集现有的教学资源,准确而严密地整理编写课程内容,还需要考虑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每个环节对目标达成的效果,还要制定评价机制来评价课程实施的结果等等内容。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教师自我更新和成长的难得机会。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富兰(Fullan,1991)在阐述教师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作用时说:“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包括观念的改革,教学风格的改革和教学材料的改革。这些只有通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个人的发展来实现。”观念决定着行为。教师的观念就决定着他的教学会采取何种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颠覆了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它迫使教师从思考教师“怎么教”而转变为开始思考学生“学什么”。开始思考教学的上游环节――课程的设置。一个他们从来不去思考、也不会想着去思考而现在又不得不要思考的内容。正因为教师涉及到了课程的设置的环节,需要思考开发什么样的课程,他们就必然要去关注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一方面他们会深入地关注和思考学生,思考学生希望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学什么有益处,学什么效果最好,学什么能取得最有利的资源供给,学什么才能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客观而辩证地分析学生,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域特点。这就需要他们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鲜活思想、个性突出、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如此一来他们教学的思维角度就发生了变化,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思维角度就开始转变了,把学生需求放在第一位,思考中心转变为如何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课程。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探索精神的培养。探索精神对于一位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对于教师,则提及甚少。而面临的现状是,教师在一学年一学年之间的重复更替、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反复轮换中,职业上的倦怠往往抑制住了他们探索的步伐。
他们更容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一尘不变地在备课、上课、批改之中更迭,而无法也不知如何改变。李政道先生曾说过“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爱因斯坦也说“要走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在什么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尝试去摸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普通教师而言,就是“没有开辟的领域”,就是要“建立理论”,所以他们要向未知的领域创造性的去尝试去摸索。校本开发过程中,教师是实施主体,他们需全程参与,从课程开发的方向选择、课程开发的目标拟定、课程开发的材料搜集、课程开发的内容编撰到课程学习方式的选择,无不需要他们去摸索、探寻,去搜集、整理,才有可能逐步开发一门适合校情、学情的课程,才能寻找一种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探索出一条易操作而又实用有效的开发途径。这探寻之路有可能荆棘丛生,坎坷不定,他们有可能会绕弯子,可能会摔一跤,也可能会一无所获,他们还可能会迷惘、会困惑、会懈怠。但是只要他们不停止探索的步伐,应该就能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从而达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组合成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个综合实践的过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求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开发的课程内容,而内容的确定是基于大量有效的数据分析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展开大量的调查研究。不仅要求调查学校的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家长的诉求、课程开发的政策、社会资源的获取等等;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内部因素,诸如:学生的层次、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要求、学校能提供的资源等等。教师对调查内容还需要进行科学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的数据,使之成为课程选择的有力支撑。第二步在选择了课程内容之后,教师就得确定课程的目标,针对学情、校情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并预估目标实现的程度。第三步就要开始设计课程实施的方案。方案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参考资料、教学方式、实施说明、考核评价等内容。最后就要落实到课程实施和实施后的评价。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支持。学校要提供各种保障,教师要注重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还需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如实的评价,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从以上分析可知,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实施者,通过课程开发过程中一次次的教学实践而获得各种知识和体验,从而形成了专业的开发技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的基本能力等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艰辛苦涩的过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没有过硬的文化根基、没有教育教学的超凡能力,是无法承担课程的开发任务的。当然,如果克服困难,勇敢地参与了课程开发,其收获也是无法预计的,它不仅让教师拥有了更为广博的知识存储,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还提升教师专业提升所必备的能力。如:调查研究、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设置、实施驾驭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能力,专题研究、经验提炼能力,还有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归纳能力等。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的过程。
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专业教师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毋庸置疑,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要求高、难度大的原因,许多教师不敢参与,许多学校也不敢实施。这就需求学校要有开拓的精神,教师要有攻坚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高瀟怡;庞丽娟;论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J];教育科学;2003年第02期
[2]李增慧;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4期
[3]陆晓红;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肖炬元;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