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且厚重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淌出了丰硕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些优秀文化成果都是历史积淀下的瑰宝,更是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推动力和宝藏。历史文化不仅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征程,更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内核与灵魂所在。保护历史,便是保护历史孕育下的珍贵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本文将对历史保护规划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坚持文化自信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历史保护;规划策略;优化方法
引言: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底蕴和财富,国家发展和建设都不能脱离历史。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步伐也随之不断加快。这不仅体现在城乡市建设规划上,也体现在文化的不断现代化上。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历史保护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使得优秀传统艺术、建筑古迹等历史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甚至有些受到不可逆的破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何使千年留存的优秀历史文化不湮灭在现代化浪潮中,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深思。
1、当前历史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历史保护规划意识不强
包括传统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建筑古迹、遗迹遗址、革命精神等在内的历史文化都是经过时间沉淀和不断发展完善才得以形成的,在反映和记录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文明进程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的气韵和灵魂内核,具有传承性和不可再生性。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每一个省市地区、每一座村庄、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着属于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共同汇聚成了我国的上下五千年。但是在现代化建设中,部分地区的相关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及群众,由于历史保护规划意识不强、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忽视对自身历史的保护。这是象征和承载历史的古建筑、遗迹遗产等文化得不到保护和弘扬,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
1.2历史保护规划不科学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有着属于其自身悠久厚重的历史和独特深厚的文化,这是其精神根基。这意味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与地区发展建设之前存在着内在联系,科学的历史保护规划应是与地区发展规划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是相统一的。但是在长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地区发展规划较少将历史保护规划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不少项目工程以牺牲历史建筑和遗址等为代价开展建设、很多区域不重视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使得非遗传承难、历史保护规划未挖掘自身区域独特内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规划等等,这些使得大部分历史保护独立于区域整体发展,未形成有机结合体。由于保护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实际保护效用不高。
1.3历史保护管理不善
在我国当前的历史保护工作中,除了存在历史保护规划意识不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以及历史保护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度不高、规划不够科学的问题之外,历史保护管理不善也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虽然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相关部分管理水平的加强,历史遗址遗迹和建筑等物质文化被挂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传统工艺、文学艺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扶持和保护,但是在实际管保护理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保护资金和专业保护管理队伍、管理中缺乏有效监督,同时也缺乏相应强有力的惩戒制度。这是历史保护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的管理效果,使历史保护规划未能切实落实,或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历史文化不断被破坏的恶性结果。
2、坚持文化自信的历史保护规划的优化方法
2.1加强文化自信并提升历史保护意识
在我国长达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属于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既有基于长期生活实践而积累和总结出的对生活生产有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知识和道理,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这些优秀历史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理念和处世之道,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要想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举国上下皆需要树立起对自身文化的强大自信,强化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从而建立对历史保护的正确认知,提升历史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宣传,营造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使人们从意识上转变重经济发展、轻历史文化保护的观念,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守护和传承这笔伟大的财富。
2.2挖掘历史内涵以构建有针对性的保护框架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通俗”,这是文化地域性的反映。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且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不同地区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具有属于当地的独特气质内涵。若忽视了其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征,仅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历史保护规划,不仅达不到优化保护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造成事与愿违。因而在制定历史保护规划时应该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因地制宜的去保护和发展。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研、学术研究等多渠道多方式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当地历史文化的特色价值和文化内核所在,从而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保护规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保护和弘扬,从而提升保护效率和效果。
2.3将历史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及社会发展结合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传承发展的血脉,在时空上贯穿着当地发展的过去和未来。同时历史文化得以留存至今,其从保护到发展以及传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多方配合、紧密联系。因此历史保护规划需与当地建设规划以及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历史保护规划融入进发展规划当中,是当地发展建设与历史保护之间统筹协调、协同配合、相互统一。发展建设规划需要在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建立,在大力发展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历史保护予以资金、管理、政策上的支持,将历史保护规划管理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统筹内容。而历史保护规划也需要与当地发展相适应,制定与发展协调的保护形式及方法,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监督惩戒力度。同时在内容上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发掘其时代价值,反哺区域和社会发展建设。从而实现历史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经济的壮大,我们在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同时,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也尤为重要。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优厚历史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珍贵的财富,更是亿万中华子孙的价值归属和精神依托,也是我们民族自信的资本。保护历史,更是捍卫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但是在现代化建设途中,由于重经济发展而轻历史保护的观念存在和保护规划制定的不科学,以及历史保护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历史保护工作缺乏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并提升历史保护意识、挖掘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保护规划、将历史保护融入到社会建设中来统筹协调,以此使历史保护规划落到实处、得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程渲皓.浅谈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59.
[2]王隽彦.基于文化自信的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及活化——以福州明清会馆为例[J].福建建筑,2019(06):14-17.
[3]刘晓冬.基于文化资本理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策略——以重庆市寸滩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8):54-55.
简介:何语,男,汉族,本科学历,注册城乡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