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开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亓俊先
[导读] 在我国的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具体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掌握知识的本质。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可有效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教学方式,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形式多样,丰富认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有许多相似点的课题,这时如果教师对课题分开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会对这些课题的知识点混淆,造成理解困难.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课题进行联系,向学生讲解相似点、不同点,这样学生会对这些课题有鲜明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提升数感.“我们身上的‘尺’”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利用小组合作探讨数学难题,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学会学习和与人交往是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此进行关注与培养,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比例尺”教学时,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讲台和课桌的缩放比例图。在学生动手之前,提醒学生要把握好实物和简易图的比例,不可将图作的太大,也不可太小,要根据白纸的大小合理作图。学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积极的探讨,并合作分工,有的负责测量实物尺寸,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画图,大家集中探讨如何选择“比例”,用怎样的方式作图效果最好。通过组员共同出谋划策,合作沟通,最终解决了这一教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与人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有效发展。
        3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来自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等,这些思想都具有发人深省的神奇魅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透过数学教材表面挖掘其本质内涵和思想由来,同时还要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道路。经过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验证的数学思想具有先进性和逻辑性,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基础的数学思想渗透于日常教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这些思维形式耳濡目染,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例如,在学生尝试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基础的数学问题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简易的线段图代入应用解题过程,使原本抽象的题设问题在线段图的辅助下变得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将复杂的逻辑思维变化情况直观地展现。同时,在一次次的应用尝试中,学生可逐渐领悟数学思想的深刻内涵。所以,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枯燥无聊的客观认知必须从源头上被移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触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驱动力。
        4参与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
        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实践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具体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比如在《千米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围着学校的操场走2圈半,让学生对1千米的长度有具体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1千米的体会,学生大部分认为1千米很长很长,走完1千米比较累,通过学生的经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量感;其次,教师结合本地区的交通和建筑物,给学生画出城区主干道的地图,并用牌子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标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能够直观得出“1千米”就是“1000米”,也就是10个100米,100个10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1千米的量感,并能够结合以往米的知识,构建起二者之间直接的联系;再次,在学生对1千米有了理性认识以后,让学生说说如何在实践中估计1千米的距离,如从哪里走到哪里是1千米?学生有的认为可以测量一下一步的距离,然后通过步数来估计1千米的距离;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汽车等的速度和时间来估计1千米的距离,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1千米的实际距离;最后,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10个人手拉手站成一排,通过测量得出10个人手拉手的距离正好是10米,因此对1千米的距离进行推测,每增加一个人,距离就增加1米,那么10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距离就是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对千米长度的认识。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从亲自走、地图看、工具测量和手拉手等具体活动中对1千米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拉近知识和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强化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那么在小学生眼中数学将不再是枯燥的数字符号与复杂的抽象逻辑关系,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有趣学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和规律等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再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并从中体会数学图形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概念和特征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必须要以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指导,从而使得教学更贴近于学生的内心需要,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与结构思维,做到以生为主,在课堂中进行良性互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绽放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景伍,王金荣.探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05).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