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攀升,大众愈加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就本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形成了以注重培育学习者的学科素养为主要内容,加强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间的有机联系,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塑造爱国品格。总体而言,目前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课堂研究以及考试大纲中的“灵魂”,本文就核心素养之下的学科教学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是一门对学习者逻辑性以及想象力要求较高的基础学科。在社会与科学技术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新课标对学习者的标准不再停留于要求高中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提出了要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新时代要求。但是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新课标对高中生物理学科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教育者利用其长期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核心素养教学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为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学习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在核心素养下进行物理教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1.1塑造科学思维模式
作为一门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的学习——物理,在其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推理、模型构建以及提出质疑的活动。因此,塑造高中生的科学思维是推动物理教学高效进行的必要举措。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将课本知识与当下科技发展的前沿内容相关联,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两者之间异同点的经验,锻炼并且塑造了学习者的科学思维模式,使原本难度较大的物理课堂学习具备一定的活跃性,加强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使科学思维模式成为当代高中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为本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最有力的根基。
1.2激发探究未知的能力
目前本国的教学国情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性阶段,在教学之中仍存在大量的老旧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授课者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点的重复,加深高中生对新知识的印象。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阻滞了学习者的探究才能以及独立思考才能,严重打击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通过学习者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解决过程的研究和实践,运用书籍以及电子设备搜集相关的物理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总结。通过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核心素养模式物理教学,切实锻炼了新时代高中生探究未知知识的才能,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学习才能。
2 落实高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强调学习者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实则是通过教师的授课使学习者获取新的知识的一项教学工作,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因此,课堂的主体应当为学习者。但是目前的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却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授课为主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低下,不利于高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为推动高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高效开展,须落实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该当重新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为学习者在课堂中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改善了传统老旧教学模式的弊端,切实提升高中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为物理课堂注入新鲜动力,推动核心素养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全面落实,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举例来说,在“能量守恒定律”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中提出“广义上的能量与狭义上的能量有何区别”、“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里会利用到能量守恒定律”、“世界上真的存在永动机吗?如果存在其原理是什么?”的问题,切实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环节,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突出了学习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锻炼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构建科学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鉴于物理学科知识点众多、细节繁琐的特点,许多高中生都表示物理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物理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和学习者一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使后期的物理学习更为清晰、调理,有助于后期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对比记忆,符合核心素养教学中明确的“提升新时代青年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有助于物理学科核心素质教学的顺利高效落实。
举例来说,在“磁场”章节的教学大纲中,涵盖了“安培力、同磁量、洛伦兹力、电动机、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多个重难点,其教学大纲内容为要求高中生熟练掌握“安培力以及洛伦兹力”性质以及应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完善的高中生而言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师须利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构建“磁力”物理知识系统,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进行对比学习,有效降低了物理学习难度,强化高中生对两者之间异同点的记忆,与此同时锻炼了高中生的逻辑思维。
2.3.开展高中物理实验
许多中小学为了增加课堂理论教学时间,缩短甚至取消了实验课程,导致学习者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缺乏相关的实验操作而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知识缺乏实验依据,不利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开展物理实验是顺应核心素养教学以及新时代教学环境的举措。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使高中生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切实总结出物质的一般规律,化抽象的定义为实际的实验操作,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调动了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知识教学的高效进行。
例如,对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高中生而言,“电路”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定义,很难开展直接理论知识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开展“电路”实验,使高中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电阻的串联、并联”有直接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出具体的实验数据,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推导出“电阻串并联”的性质,为后期的理论知识教学提供实验基础。
3 结束语
高三物理学习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对于高中生而言难度较大,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然无法迎合当前的教学潮流。因此,开展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势在必行,通过改良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与此同时,实现了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一代年轻人。
参考文献:
[1] 王文妍,刘 燕.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8(12).
[2]王惠清.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物理教学探索[J].西部 素质教育,2018(8).
[3]李红,杨俊.刍议高三物理教学核心问题的解决与创新[J].物理教学探讨,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