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魏江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4期   作者:魏江
[导读]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混凝土受到环境、工艺等方面影响较大
        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混凝土受到环境、工艺等方面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蜂窝、麻点等质量缺陷,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能够改善混凝土质量。文章以此为基础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处理技术;关键技术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入手,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已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2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麻点、凹坑或者气泡。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例如,对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如果没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或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未完全排除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2.2混凝土裂缝问题
        2.2.1温度裂缝
        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扩张,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大小有所不同。为了规避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在搅拌混凝土时,可以加入适量缓凝剂,减缓水泥的水化速度,减少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钢筋和纤维,提高混凝土构建的抗变形能力,减少温度裂缝;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可以使用液压活塞式混凝土泵,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温度,缓解温度裂缝问题。
        2.2.2沉陷裂缝
        底部支撑不稳,一方面可能是在工程施工填土时,填土没有压实,造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底部填土被压实,而出现沉陷裂缝;另一方面可能是混凝土浇筑的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支撑距离比较大,从而使得底部不够稳定出现沉陷裂缝。因此在进行施工工地填土的时候,针对土壤松软不结实的情况,一定要做到加固,以增强支撑模板的强度,从而避免沉陷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发生。
        2.2.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约7d。造成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导致变形不同。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收缩量小的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合理控制水灰配比,预防干缩裂缝问题。
        2.3混凝土蜂窝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其表面会出现疏松现象。经分析,发现骨料聚集会使砂浆无法达到及时覆盖,使骨料间因长期受空气侵蚀影响而出现蜂窝孔穴。此问题,与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骨料与砂浆间的离析、模板移位与破损带来的浆液渗漏密切相关。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3.1混凝土浇筑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工艺的确定,以成型设备及工艺、结构配筋、结构构件形状等要素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明确各人员岗位职责,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在人员安排基础上,要做好作业工具及运输机械的安排,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对模板、支架、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预埋件数量和质量等,确保各项条件都能够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阶段需要清理干净模板和钢筋,堵住模板缝隙,于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及时清除淤泥和杂物,并科学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满足排水需求。对于非黏性土,必须要通过水来对其进行湿润处理,将未风化石头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是充分且有效的。
        3.2地基施工技术
        为强化地基结构的施工高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如地基所处的施工环境复杂,还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目前,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法有:注浆法与换填法等。此后,就可从根本上提高地基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对于地基施工技术的确定,应综合比选施工材料与设备技术。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地基实际的承载能力进行核验,以保证其作用性能与设计目标一致。此过程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循勘探、设计、施工以及校核等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基础处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3振捣技术
        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振捣技术,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及时排出混合料中的空气,确保其密实性,避免出现局部混凝土缺失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下沉变慢、无气泡问题时,说明振捣到位。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实际情况,将振捣作业划分成机具操作和人工操作2种形式,均匀地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实现上下层混凝土的融合,减少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作业持续时间是20s,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就位。
        3.4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的现象,保障混凝土的性能。浇筑过程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3m以内。浇筑之前,在底部填充5-10cm左右的水泥砂浆。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充分振捣,振捣时要注意支架以及模板的变化情况,避免模板发生变形,如果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振捣固定模板。要注重把控特殊部位的浇筑时间,例如,在浇筑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时,应先对墙壁以及柱子进行浇筑,并且在浇筑完成1小时之后再对梁板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
        3.5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第一,要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在水泥的选择中,选择一些水热化较低的水泥,来保障混凝土施工中适当的热量,温度较为适宜,缩小内外温差。还要合理把控水泥的用量,水泥用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水热化程度。因此就要进行多次试验,在保障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添加剂来替代。在混凝土施工后,还要通过洒水保养工作,来防止裂缝的出现。此外,还要把控好混凝土的施工时间。一般情况下,适宜在早上十点之前、下午四点以后,要避免在夏季高温天气与冬季低温天气施工。如果不能避免,就要做好保温与降温措施。可以通过冷水的注入或者保护膜的覆盖,来缩小内外温差。第二,要重视混凝土的自缩。混凝土的合理配比是影响混凝土自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就要做好配比试验工作,选择最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例,还要适当的加入添加剂与外加剂。另外还要添加抗拉性较强的有机纤维材料,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降低自缩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运用,需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使地基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桩施工技术等运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工艺处理措施,提高混凝土施工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6):154-155.
        [2]缪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80.
        [3]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