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的艺术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师幼互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月4期   作者:袁东霞
[导读]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间发生的语言、行为、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摘要: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间发生的语言、行为、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师幼间的互动存在较大问题。对此,本文重点探讨了美术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和开展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以期在积极有效的互动下,启发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创造力,树立幼儿自信心,并在互动中拉进是有距离,建立师幼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以便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美术活动 师幼互动 时机 策略
《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多次提及师幼“_起”, 如“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等等,说明在要求保障幼儿自主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幼儿产生良性互动。在美术活动中,有时尽管幼儿享受并专注于信手涂鸦,自由发挥的过程,心情也是是愉悦的,但客观的经验制约,使其在创作中不可避免经常会遇到困难,使得创作活动停滞不前:又或者幼儿的艺术创作长期保持原有水平或低于现年龄段水平,创作作品简单重复,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标无法实现,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以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创作水平,让幼儿可以从中体验快乐,发展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艺术素养和身心发展。也体现了美术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的必要性
一、美术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的时机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既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有效师幼互动启发幼儿思维,促进幼儿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抓住教育时机,在确保幼儿自主性的同时,及时有效介入指导,使幼儿的美术作品得到提升?
(一)幼儿游戏过程中产生困难时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虽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但往往是在模仿、回忆的过程中实现的,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做依托。当幼儿对创作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时,活动就会陷入困境。这种困境有时是因为认知的局限,有时是因为材料的限制,这种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普遍又理所当然的,他们还无法达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帮助,对幼儿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可爱的太阳娃娃》绘画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了范画中各种各样的太阳娃娃之后,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太阳娃娃。结果却大失所望,小朋友画了一个圆之后,都托着个脑袋不动了,有些孩子开始求助:“老师, 我不会画!”幼儿们的思路都限定在了“太阳”上,而没有认真与“娃娃”结合起来起去想象,因此画完圆圈后就陷入了困境。此时,教师应适时与幼儿展开互动,增加幼儿对太阳娃娃的了解。
(二)幼儿难以将美术作品进行升华时
美术活动开设的目的是“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
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
去表现和创造”,因此美术创作的过程应该一步步的顺利进行,内
容不断的丰富,技巧不断的升华。但在实际美术活动中,很多幼儿由
于认知事物的能力有限,使得创作品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且停滞
不前,这很有可能导致幼儿失去新鲜感而失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这
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介入幼儿美术活动中,用启发性的语言或材料指导
幼儿,与幼儿产生良性互动,推动幼儿的创作活动有新的进展,创作
出对其来说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这样幼儿才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不断
的成长起来。
有个幼儿连着几次绘画活动中都独自在画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虽然在他的描述里,应该是有火车、公交车、小轿车、卡车等等,但
仔细看发现除了大小上的区别,在车辆构造、轮胎数量上都没什么区
别,且每次画出来都大同小异。

这就是幼儿的绘画水平没有提升的表
现,需要教师与其积极展开互动,引导其认真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画
出各自的特征。
(三)幼儿活动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时
美术活动的过程,就是用心思考,耐心创作的过程,但有的幼儿
受年龄和经验限制,想象力有限,而有的幼儿想象力丰富,但手部精
细动作发展不完善,无法灵活、协调的用画笔画出,用手工材料制作
出理想的艺术作品,这就会影响幼儿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产生消极
情绪,也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美术活动中中,一旦发
现幼儿出现了不良情绪时,教师必须及时展开互动,利用智慧巧妙舒
缓情绪。
某天下午,班里开展涂鸦装饰小裤子的活动,幼儿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擅长自主在裤子上涂鸦各种图察、形象。点点拿起水粉笔在只
神腿上涂鸦了太阳、月亮、星星,但在填色时,随取的颜料总是一坨
坨的往下滴,把裤子上弄得斑斑点点、乱七八槽。点点看了,干脆就
开始乱涂乱画,
但他看到身边的同伴,都在认真、专注的涂鸦中,而
且把裤子装饰的相当漂亮时,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这时,教
师也应该及时介入指导,消除点点的不良情绪,引导美术活动顺利进
行的同时也能拉进师幼距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三、美术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在美术活动中,一味强调自主创作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指导而
盲目创作,活动过程漫无目的,创作作品不如人意,艺术创作体验缺
乏愉悦,也不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自我,因此需要注重在活动中对
幼儿的引导和沟通。但究竟教师应该观察什么,如何与幼儿开展互动,
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同时也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值得教师深入思
考。
四、良好师幼互动的成果与反思
(一)幼儿获得了发展
幼儿所获得的发展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在有效师幼
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很多的是平时生活中不知道的,但是是
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孩子们渐渐地喜欢来
问问:“为什么和怎么样”,慢慢地他们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就
不断地扩大和延伸了。同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通过与教师以及同伴
的有效互动互助,各方面的能力,包括造型、色彩、布局以及材料等
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师幼互动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
信任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良好的意志
品质的形成,促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的萌发。
(二)深度反思
尽管对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时机、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理论
学习,但面对一个个独特的幼儿个体,活动中会发生的状况都是不可预计且种无二的, 因此真正的互动技巧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数学功力
和教学艺术。这种专业技能不仅需要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和预设,更需
要在每次活动后的深刻反思,思考活动中创景创设的适宜性、学习材
料提供的精确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课堂关注点的有效性等等,同
时还可以对课堂中成功的互动活动进行再思考,找到多途径的解决办
法,为今后实现多样化教学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教师都有显著的促
进作用,尤其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在
美术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引导、激励幼儿。
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幼儿活动过程,把握介入时机,选择合适方法,
开展有实效的互动以启迪幼儿思维,发展幼儿创造力,增加幼儿自信,
并最终实现乐学、善学、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秋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艺术领域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
有效方法,《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2.张辅智,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尝试,《新课程小
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