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最好的地方,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但材料的投放是否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在区域中是否专注、是否有很好的体验、是否得到经验的提升。这些都和区域中的材料已及教师的适时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对大班孩子的自主学习影响进行的研究。
关键词:科学区材料 自主学习
一、幼儿自主学习的表现
(一)幼儿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
自我选择是自主学习发生的核心,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对学习的内容、时间、环境进行选择,并根据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设置学习目标的选择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幼儿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候也会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
(2019年9月16日)案例1热闹的科学区(大班)
在科学区我投放了寻找淀粉宝宝的材料,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以用碘酒寻找食物中的淀粉宝宝。到了进行区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把进区标记放在了自己要去的区域里,今天的科学区一共有6个孩子。瑞瑞最先进去的科学区,他把烧杯拿起来,用滴管吸取了碘酒放入烧杯中,萱萱看到他手里的滴管,也想试一试,于是也拿起一个烧杯,滴入几滴碘酒。他们一起将老师准备好的食物切片摆放在自己的面前,开始将碘酒滴在食物切片上。不一会儿他们发现食物的颜色变深了,就知道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宝宝。琛琛和果果看到这种现象,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也开始做起了实验。涵涵和晓曼刚进区域的时候就说还想做鸡毛信,一个去找淀粉一个接自来水,把烧杯里面放了淀粉并用搅拌棒搅拌,不一会淀粉就成了淀粉溶液。涵涵拿起纸和毛笔,蘸着淀粉溶液开始在纸上写起来,写好后拿给晓曼,让晓曼看一看她写了什么。晓曼将碘酒滴在纸上,不一会儿涵涵画的一个大字就出现了。这十分钟左右科学区就已经开展了两组实验了。案例中的幼儿按照自己的已知经验选择了材料进行了实验。萱萱看到瑞瑞在做寻找淀粉宝宝的实验,自己也去区域选取了相同的材料,开始了实验,还吸引了琛琛和果果。而涵涵和晓曼则是分工的选取材料,不仅能够有秩序的选择材料还做到了在实验中进行合作交流。因此科学区创设的过程中各班教师依据本班幼儿的已有能力以及认知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可供挑选的材料。
2.幼儿依据自身兴趣选择活动材料
自主学习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偏好安排学习过程。幼儿自发自主的参与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幼儿是否对其产生了兴趣,幼儿在选择区域、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选择。为促进幼儿在区域内自主的进行科学活动,教师应按照幼儿的兴趣所在而进行材料投放,让科学区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教师也应经常观察幼儿,按照幼儿的兴趣进行材料的投放。
(2019年10月11日)案例2有趣的毛细现象(大班)
在科学区我投放了有趣的毛细现象和寻找淀粉宝宝的小实验,孩子们看到白菜的叶子变色了,芹菜的根部也有颜色,不仅对科学区的现象产生了兴趣。到了进行区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把进区标记放在了自己要去的区域里,今天的科学区一共有6个孩子。靖灵歆最先进的科学区,她把透明杯子拿出来,倒了半杯水,接着在里面放上了红色颜料,再拿起实验材料,一一放入了装着颜料的透明杯中,还动手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不一会儿他们就得出纸巾、棉花、棉布、棉线都能产生毛细现象,而塑料小棒、电线、导管则不能产生毛细现象。航航和雨泽刚进区域的时候就爬在窗台上看着变色的蔬菜,边看还边讨论着,白菜叶子上有很多的管子,他们把颜料都吸进去了,好好玩。当他们看完后,看到靖灵歆在做实验,于是也去找了材料,开始做了起来。进入科学区的果果和小宇按照自己的已知经验选择了寻找淀粉宝宝的材料进行了实验。这十分钟左右科学区就已经开展了两组实验了。当小宇看到果果在做毛细现象的实验,小宇自己也去区域选取了相同的材料,开始了寻找淀粉宝宝的小实验。而雨泽和顺顺则是分工的选取材料,不仅能够有秩序的选择材料还做到了在实验中进行合作交流。
该案例中的幼儿对毛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幼儿也因此对和毛细现象有关的材料格外有兴趣。幼儿往往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材料,因此对教师投放的与毛细现象有关的材料十分感兴趣。案例中的教师也能做到将材料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幼儿了解毛细现象的变化,并且鼓励幼儿探究用毛细现象制作漂亮的花布。这一举动恰当的利用了良好的教育时机,利用幼儿的兴趣所在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二)幼儿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进度和方法进行调整,将学习过程调整到正确的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会将其他区域的材料加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幼儿也时常在区域活动进行中对选择的材料进行更换和尝试,这都是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调节的一种表现。
案例3家乡的桥(大班)
(2018年10月25)
我们在科学区投放时采取了主题式投放的方式,以“各种各样的桥”为主题投放了造桥所需要的材料。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航航来到科学区将造桥的材料拿到了操作桌上,她先是看了区域里造桥的流程图,她走到了第一步的位置选材料开始搭建桥墩,她在搭建桥墩过程中发现桥墩不够,于是走到了美工区选了一张手工纸,将纸卷成了一个圆柱当桥墩。她又开始了下一步的“造桥”工作。教师看航航的桥墩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桥墩?航航说因为这样桥就会很坚固呀。教师听到后便在科学区的盒子里放入了一些手工纸,并说:看看哪位小朋友的桥最稳固!雨泽听到后大喊:老师我要造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案例中的教师看到航航在造桥的过程中又去寻找了其他的造桥材料,并及时和航航沟通为什么这样做,航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美工区选择了补充材料,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加入了其它的材料,这种材料的添加和尝试,体现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方法和内容的一种调节。
由此可见,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材料首先要以幼儿为主,其次以集体活动目标为依据投放材料,再就是以幼儿的经验发展为序递进地进行投放。教师只有多观察,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真正的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2、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3、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