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技工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么,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呢?基于此,本文将从“媒体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加深理解”“生活情境,有效拓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情境教学法在技工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技工语文;媒体;问题;生活
在技工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以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与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就目前技工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统领域,在实际教学中,过多的则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和学习知识,久而久之,不但会大大扼杀掉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严重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学习兴趣可谓是“荡然无存、消失殆尽”,最终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不理想。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改变上述现状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媒体情境,激发兴趣
媒体情境,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发展特点创设出的一种高效且充分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其在兴趣的主导下更加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因此,在技工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进而有效激发其内心的求学欲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精心制作或设计科学、有效的媒体教学课件,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学习收益,从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节学习之中,我会通过创设有效的媒体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清华园荷塘旅游宣传片,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是哪吗?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地方呢?”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题;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本篇课文的相关音频,并要求学生进行跟读,接着,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本篇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快速读、慢读,也可以使默读、朗读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待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会打开课前精心制作的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过“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叙述,暗写了在这种气氛环境中作者的一颗寂寞的心。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虚实相参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第二段披露自己所以中意于今夜荷塘的原委,抒发自己踏月寻幽的万端感慨。”路上只我一个人”提起了下边关于踽踽独行于荷塘的一番妙论。“背着手踱着”这一细节,微妙地展示了作者此刻稍有宽解的心情。第三段开始正式的对荷塘和月色的景致进行详细的描写,最先扑入眼帘的是满塘荷叶。“亭亭”一词表现了荷叶的风姿秀丽,“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姿态。在纵观之后,凝神细审,视线移到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写出荷花从光色上给人的感受。第四段描绘荷塘的月色。月色是单调的,难以着笔,而作者把它和形态不一、色彩有别的景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变化。作者继续展示出月光下荷塘四周的景象。“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重迭词语的运用,造成了树木错落有致的层次感。第五段为文章结尾,从单纯的写景写开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而不能得的复杂心理。
二、问题情境,加深理解
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之所以常用是因为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主要表现为“将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层层深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技工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按照以优带劣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提高其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与学习,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课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品味作品在秋景中寄托的“清”、“静”、“悲凉”的情感,以及感受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和挚爱,我会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接着,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自古文人多悲秋:屈原在《湘夫人》中惆怅地歌唱:“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在老病孤愁、漂泊无依时哀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么,秋在近代文人郁达夫心中,又该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呢?”以此来引出本节课题,并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展开对本篇文章的学习,并为各小组学生布置相应的自学任务(提问方式),如,“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作者围绕“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总的特点是什么?”“秋能引起人们“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那文作者是悲秋吗?”等等。最后,在各小组学生探究学习中,我会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与提示,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对本篇文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待各小组学生自学结束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精心讲解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这一教学效果,并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教学收益。
三、生活情境,有效拓展
生活是一个天然的课堂,知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对于技工语文教学来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既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语文视野,增长其见识,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切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技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师,通过创设学生喜闻常见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中秋月》这一课时,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说到中秋节,你会想到什么呢?月亮?月饼?团聚?”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本篇课文,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意识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中秋节,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有感情地阅读本篇课文;之后,待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会采用边阅读边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文,如:阅读第一自然段,为学生讲解中且,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第二自然段,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月冬至左右等等。最后,待学生基本掌握本篇课文主要内容后,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中秋节来历是什么?你对现实生活中的中秋节还有哪些了解?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中秋被人们称为‘团圆节’?”以此来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技工语文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估值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元文.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9(31):32-33.
[2]陈亚山.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9(19):52.
[3]马维璋.情趣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