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类的历史星河中,有许多的发明和创造都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汉字,则是星河之中最为璀璨的一个,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华大地出现了文明社会。汉字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这样说,学习汉字,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下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趣味识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锻炼思维;趣味理解;加速记忆
汉字的教学历来就是小学语文的基础所在,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抱怨汉字中的生字过多,写起来并不顺手,甚至有许多已经学过很久的汉字,也因为字形相似、字音相似等特点而出现认字错误,这些情况都成为了学生的烦恼,渐渐地,他们对汉字的学习也变得枯燥不堪,因此,为了挽回这一局面,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趣味识字。那么关于小学语文中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呢?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故事识字,趣味理解”、“联想识字,锻炼思维”、“竞赛识字,加速记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故事识字,趣味理解
汉字的数量庞大,有许多的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学生在学习这些汉字的时候,很容易分不清楚、记不明白,如果教师单单只是从字音、字形、字义等角度来解释的话,课堂会变得十分的枯燥,甚至学生会造成“二次混淆”,所以,为了让识字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围绕着“生字”讲述一些故事,用故事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对认识汉字的兴趣程度。
比如在学习“别”字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记不住,因此我根据字型编写了一个故事:春天来了,桃花开了,一个老爷爷想把这个桃树砍掉,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孩子看见了,张开大嘴(口)用力喊着:“别用刀(立刀旁)砍它,它正在开花呢!”利用这则故事的讲述,学生可以在找出关于“别”字的所有部分。此外,在学习“团”这个字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记不清楚,所以我依然通过故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黑板上画出口),这个正方形就代表着军队、部队,是一个有秩序、正轨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是需要一个有才的人来领导的,而这个有‘才’的人我们就叫做‘团长’。”根据字型结构编小故事,可以让在故事中去感受字的特征,与此同时,我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利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字的样子,结果收到了奇效。总之,教师应该懂得编造几个“识字小故事”,加强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字的理解。
二、联想识字,锻炼思维
联想识字就是教师根据汉字的一系列特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汉字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观察、联想中发展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使学生对字音、形、义的印象更加深刻。
比如在学习“郑重起誓”中的“誓”字时, 许多学生因为字形复杂而难以记住,所以我分析了此字的结构,让同学联想“柳枝”:古代的很多人在发誓的时候不是像现代人一样举起手,而是轻轻地折下一枝柳条,用手举过头顶,并“一折为二”,接着说出自己的誓言,表示着“永不违背”。通过这么一联想,学生在才懂的“誓”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个“折”,代表举过头顶将柳条折断,下半部分代表“说话”,接着我再让学生模仿古人起誓的这一动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此字的字型,不仅如此,他们还掌握了这个字的词语的真正来由和含义。总之,教师要重视联想识字的方法,如此一来,可以动用学生的多数器官,并让其在灵活的思维运作下,加强识字的乐趣和效率。
三、竞赛识字,加速记忆
识字竞赛就是以识字为出发点进行的认字活动,这种比赛可以传播更为科学的认字启蒙方法,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和习惯,让他们体验到认字的乐趣,与此同时,识字竞赛活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在班级中组织“识字竞赛”的时候,这个竞赛内容必须以低段生字为主,比赛项目分为词语、成语、句子三关的认读。虽然看起来这个比赛是简单的识字比赛,但是却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的参与下,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了,如比赛试题有“首屈一指”、“魁首”、“万物复苏”、“柳梢有气无力地低垂着,仿佛要钻进地皮,躲开酷热的太阳”等等的认读,学生在认读的时候,可以检测自己的识字量,很惊喜的是,有的学生认读速度很快,识字准确率也比较高,于是我给了这类学生一些奖励,目的就是让全班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动力。总之,教师要重视识字竞赛的组织,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征服”汉字的欲望,从而扩大学生的认字识字范围。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直被重视的“环节”,从入学开始到六年级结束,学生一直在识记着各种各样的汉字,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在 “乐中学”,只有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识字“原动力”,进而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煜.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6-187.
[2]李素素.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9(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