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月4期   作者:黄立英
[导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一项基本要求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语感,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有效策略
    在小学开设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比如,掌握三千左右的常用汉字及其笔顺、语音语调等。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社会交往中灵活运用汉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小学阅读课的开设正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阅读课是小学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一环。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活动时,应该给予阅读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一、培养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知识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备的一项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
    例如,在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篇文章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还原其场景内容,既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能力和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文本中的角色分配给不同学生去扮演,既能使学生置身处地的体会到角色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细致的了解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比如,“阅读伴我成长”“故事大家说”以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开拓眼界,增长见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阅读课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置于的课堂中心,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开展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并且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阅读任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利用白板将文本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知行意志兼备的新时代少先队员。
    例如,在《司马光》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司马光生平的介绍和他的故事,通过图片或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教师讲授、情境创设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运用情境创设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对阅读更富有情感,记忆更为深刻,最后让学生在课堂展开讨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用性。
    三、重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心理学中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所以,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学生的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深刻。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中,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的学习情况,精心挖掘教材内容,以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阅读课程,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因材施教。根据我国教育方针的规定,教师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教师也不可以忽视对学生语文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声音》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个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诵读的方式,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直接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文章之后,教师再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文本有一定的扩展延伸,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先进、教学技能是否娴熟、教学活动是否合理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听到最精炼的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人,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观,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语文现象,分析和探究语文阅读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内容合理的设计出阅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步都有据可依,从而大大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白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几幅白杨的照片,然后简单介绍一下白杨的生长环境,以加强学生对白杨的了解和丰富白杨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感受以物喻人的手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个师生交流活动,师生相互分享自己学完文章之后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优化阅读评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评价是检验一项任务完成好坏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阅读的评价作用。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选拔式评价标准,树立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从而优化小学阅读的评价标准。其次,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评价标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阅读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来,提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最后,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阅读评价方式,比如,小组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学生通过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得到各方的指导,以此改善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行简短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小学生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进行改进,不断的进行课堂创新,并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真正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具实用意义,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62.
    [2]邓桂英.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J].名师在线,2019(34):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