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在创作视角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月4期   作者:林丽平
[导读] 任何文本形态与形式皆是创作者借以表达和传递自身认知、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和结果
摘要:任何文本形态与形式皆是创作者借以表达和传递自身认知、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和结果,即思情表达欲在先,而文本内容与形式呈现在后,此创作路径亦当时文本阅读的应有顺序。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却恰与此相反而将学生视野与学习范畴禁锢在狭窄的文本本身之上,且亦无法使其得到透彻的文本认知。基于此,本文便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就“创作视角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话题做出分立:写什么、如何写此两大方面与文本主题的前置呈现、情节人物的独立看待、创作者视角下的细腻体察此三大维度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作视角 阅读教学
在包括阅读在内的语文学科各模块教学中,我们所着力追求的目标皆在“高效”,即力求在最少的时间内更高质地完成更多的工作,但却始终无法有突破性的进展,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教学视野囿于单纯的文本解析之上,即重在浅层次的“文本表达了什么”,而非在此之外的“是如何表达的”,且亦遵循着从文本解析到主题概括的路径。这便与作者创作思路悖反,而亦无法使学生获得关于读写的更多认知。因此,在创作视角下的阅读便不失为一个能够得以达高效目标的新型可尝试模式。具体建构方法则可如下:
一.写什么
1.主题定位:文本主题的前置呈现
在作者文本创作视角下,其始终遵循着一个创作路径,即产生了想要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或抒发一种感情的欲望,而再去进行内容选材、进而去构思材料串联和表达方式。因此,在创作视角下,在让学生同时习得读写知识的高效目标下,文本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进行主题定位,即区别于传统主题后置的对文本主题思想的前置呈现。
例如:在史铁生的《秋天怀念》一文的教学之始,我便结合文本创作背景对文本主题进行了这样的揭露:1969年,史铁生21岁,他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但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本该活力无限、绚丽美好的年华遭遇如此的不幸,他的性情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面对儿子的不幸,他的母亲不顾自己严重的肝病而在辛勤照料着儿子的同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承受着由儿子的愤怒和自弃带来的痛苦。而在几年后,母亲猝然逝世,对于母亲的怀念、懊悔便一直充盈在作者的心间。在1981年,作者则带着这份情感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他对母亲的怀念、爱、感恩与没有尽到子之责的懊悔,此亦便是本文的主旨。如此,这相较于同学们在未明主题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文本的阅读方式而言将更得以明晰其阅读前思维、带动其阅读前感情,同时亦能够使其习得写作之主题定位之前奏,从而促进高效教学目的的达成。
2.内容构思:情节人物的独立看待
继主题定位之后,在创作视野下的阅读话题上、在“写什么”的维度下,则当是对“以什么为媒介来表达、传递主题思想”问题的关注与回答,即对写作具体内容的构思。

对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师生皆惯于将此写作内容当做解析的对象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在文本理解下是不可缺的,但学生亦需要跳脱此视野局限,而在更高的创作层次上对文本情节和人物进行独立看待,以使其在获得人文感悟的同时,亦能够清晰地把握住对文本进行人为创设的思路。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在对其创作背景与思想主题“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进行了呈现之后,在细致的文本分析之前,在跃居文外的创作视角下,我便首先向同学们提问道:“如果是你,你会以什么样的素材内容来诠释和传递此主题?”其回答此问题的过程则亦便是逐步清晰文本主题和内容之间关系的过程、清晰文本思路与文本创造思路的过程。再加之在此问题之后的“作者朱自清则通过‘背影’此细节物象、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此细节事件、父亲买橘子时的人物形象来传递主题。”的引入,此后的深入文本内的文本细致阅读与分析及感悟其内人文性内涵的过程则将更为高效和高质。
二.如何写:创作者视角下的细腻体察
在创作视野下,在“写什么”的维度上对文本进行了在主题和内容此两方面的教学排列之后,则当是在“如何写”维度下的对文本写作与表达方式的细腻体察。体察方向则如结构、语言、详略分布等。在传统阅读模式下,此类文本要素原本亦作为文本解析的重要内容,但解析视野却多囿于对既定写作成果的单纯鉴赏,而鲜触及对“为什么这样写?”问题的提问和思考。这将抑制学生思维、导致教学低效,这亦便是创作视野下的写作方式体察话题在这里存在的缘由。
例如:我们还以《背影》一文的教学为例,继上述对情节人物的独立看待环节之后的文本正式阅读中,我则亦让同学们以作者进行文本写作的角度进行对文本的审视。如在上述所呈的主题之下,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思路来结构文本、从而建构起文本主脉络和框架来的?“‘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句用语文朴素,但却感人至深,试分析这里的语言效果。”“文章的详略分布一直以来都是文章写作者所在意的问题,此文本详在哪里、略在哪里,这样的详略分布有何意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同学们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将使其同时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与对文本写作的认知,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阅读作为一种理解文本的活动、写作作为一种创作文本的活动,二者本质上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则便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可行性与价值性。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90+89.
【2】郝虎.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J].学周刊,2020(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