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的工业产业逐渐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带动国内电力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让电力企业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压力。为了适应社会的电力需求,电力行业正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飞速迈进。电力调度和监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电力调度监控一体化吸收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势,弥补了其中的不足,既能保障良好的供电质量,又能提高电力运转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网管理;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引言
电力能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种能源最终将以电力的形式为人类提供服务,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供配电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对电力能源能够持续稳定的供应有着重要作用。在供电环节中,电网调节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在电网运输中出现疏忽和问题,不但会因输送问题而导致电能的浪费、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加强其预测监控是电网智能化管理的关键点,供配电监控主要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检测、远程控制等功能来实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1调控一体化模式与现行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近年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有了较快发展,并且将向更加完善的电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除了部分枢纽变电站以外,传统的24h有人值守站点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监控中心+运维检修管理模式中,电力调度工作与变电站监控、运行维护分别由调度中心、监控中心+运维检修配合进行管理操作。随着电网快速“扩容”,集控站监控辖区内电站分布不均,出现人员与工作量不均衡现象,运维人员利用不充分,人员配置上不能够进行相应调整。这种管理模式下,很大程度上在不同时间段内工作任务量与人员配置相对不均衡,有的运维组人员闲置,有的运维组人员不足,工作时间紧迫,存在人力资源配置浪费的情况。调度、控制、监视、巡维、试验、检修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6大环节,其中系统的调度、控制、监视7×24h不间断运作,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调度、控制、监视实施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运作,全部监测工作集中到调控中心完成,调控中心全面掌握系统运行信息;运维负责配合调控中心的指令执行、巡视消缺、现场操作。在纵向管理上由调控中心直接对口运维检修,缩短下令执行链条,优化精简调控业务操作流程;在横向管理上达成统一的调度监控平台,有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站点运行、维护和检修任务量合理配置人员,实施人员集约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统筹调配的最优化。
2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现状
当前,电力行业迅速壮大,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在工业体系和电子技术越来越完善的今天,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了巅峰。要在市场环境中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企业必须看清形势,认清发展方向,并结合时代背景做出和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状况相匹配的调整和更新。目前,企业对电网供电的管理体制还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对一体化系统的看法仅仅是可以削减成本、节约资金的项目,对更深层次的推进并没有保持太大关注度,也不打算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度让其更进一步完善体制化,造成企业自身的一体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混乱,权力交叉,工作推进缓慢,无法有效发挥实效性。现存的企业一体化模式问题总结为四点:电网设备比较陈旧,缺乏专业管理,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体系,没有专业的调度人员。
3智能电网调度监控
3.1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和部署规划,做好电网调度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以大电网的格局和思维实现输变电设备运行与电网调度运行业务的一体化,做好变电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监控的自动化、智能化,这是新时代我国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其具体的建设内容为:把变电所监控业务和运行维护业务一分为二,让监控与调度整合一体,让电网值班人员既能从事监控运行维护工作,又能从事电网运行维护工作,从而实现两者的同步运转。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电网调度与监控工作的紧密度,有利于提高电力职工工作的全面性,也有利于推动电网应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对推动电力整体又好又快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基于等效模型的电网动态过程状态预测
智能电网调度监控的核心功能是在线动态分析,一旦电网遭受来自不可预知的干扰,如雷击、暴风雨等带来的损害,通过动态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出现故障的区域,从而能够通知电力维修及时快速去事故地点维修,减少故障排查时间,提高维修效率。当前我国电网中的过程状态预测的技术主要是利用EKF算法来实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EKF算法有精确性不足的问题,会导致电网整体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不高,容易出现差错。为此,在改进动态分析系统技术的过程中,经过科学测算和实验发现,基于网格等效模型的动态分析技术,其运算数据的精确度相比较EKF算法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能够确实保证动态分析结果的稳定可靠。利用电网等效模型可以为电路添加一个虚拟的发机内节点,从而做到在电网受到干扰之前的静态预估,判断电网状态。但是电网等效模型能够成功最终条件是在电网扰动之前就将发电机和节点负荷模型构建起来。
3组织结构调整及人员配置优化
结合地区电网实际情况,由调度单一模式转变为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对相关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逐步达到最终的调控一体化模式。①撤销变电运行单位集控中心,在调度机构成立运行监控中心,由原来的“电力调度+集控站+巡检班组”的运行管理模式向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过渡,运行监控中心主要负责运行监视及远方遥控操作,具体业务要求与原集控站保持一致,调度组具体业务保持不变。②分析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在执行核心业务流程中各运行单位的职责变化以及操作风险变化情况,比较新旧业务流程优缺点。调度组与新成立的运行监控中心应通过技能培训、考试认证等方式,提升监控员与调度员的业务技能素质,监控员、调度员相互在运行监控中心与调度组进行岗位轮换。③运行监控中心与调度组合并,成立调控中心,设立调度组与监控组岗位,监控组按管辖区域划分实施监控。整个调控中心负责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性操作、系统监视及设备监视,调控值班具体分为监控(看)、分析与处理(做)两组进行,真正实现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
结束语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并不是单纯形式上调度、监视和控制业务的合一,而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转变、提升生产组织专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架构体系和技术支撑,将电网调度、监控业务有效融合起来,调控一体化模式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璟瑞,赵盛萍,马爱尊.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电网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分析[J].天津科技,2020,47(03):49-51.
[2]李振坤,朱菊.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12-13.
[3]黄先宇.电网系统数据一体化管控方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245.
[4]蔡鹏,孙娟.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4):69-70.
[5]宋鑫,赵家庆,丁宏恩,孟勇亮.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省地一体化架构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12):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