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的节水工作缺乏适当的模式,一方面水价低,人们无节制的用水;另一方面,节水工程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用水大户缺乏节水积极性,因此应该健全节水机制。首先,健全水权交易和水价形成机制,通过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引导企业合理配置水资源,并且逐渐建立符合省情的水权交易制度。其次,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工作,在保障人们用水安全的同时,根据其接受程度,合理制定水价,控制民众的用水量。最后,建立健全节约水资源的相关政策,将节水工作步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中,并且设立奖罚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节约水资源的基本理念,营造“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确保节水工作的有序展开。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
1 引言
水资源管理体制包括了很多内容,通常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因为水资源是特殊资源,所以,它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同时又被应用在社会生产中,水力发电来给工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收益。所以,在当今社会,水资源有增加了商业属性,可以用于商品交换,这使得水资源以及后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如果水资源没有妥善管理,除了会影响当地的经济之外,还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可能会发生暴力抢水的事件。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2.1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基于此,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遵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政府还要加大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以此来加强我国水资源的平衡,从而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分布不合理,而维持传统产业生产的耗水量也比较大,因此除了完善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也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由于我国城市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的匹配度不高,以至于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因此,国家应该有计划地把水资源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的考虑中。特别是对于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来说,加强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加大污水的处理技术投入,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而对于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来说,应该提升人们节约用水的认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程度。
2.2 建设“节水型”社会
对于我国部分居民缺乏节水意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我国节水的宣传力度,给我国民众普及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加强民众的节水意识,从而降低水资源浪费的程度[3]。例如,在公共场所加设节约水资源的认知资料、宣传海报、宣传绘画等。另外,相关管理部门也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例如,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居民用水、企业实行计划供水的策略,实行节水奖励、超额多收款的管理制度;对于工业化企业,则敦促其安装、更新节水设备和净水设备,以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居民和企业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帮助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2.3 科学治理水污染
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水污染通过行政处罚和征收罚款,以打击那些私排放污水的行为,或者对各省市地区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以加强官员们对废水处理的重视,再加以相关惩戒以及实时反馈机制,以有效监督各个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强化各个企业的对污水排放的意识。切实提高对水资源的行政管理,是确保水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的关键。为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治理相结合,以提高政府的经济软实力。
2.4 执行可持续循环用水策略
地表水开发过度导致干旱严重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频频发生,同时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以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当下通过科学合理的修建河道,保持河道的水流稳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情况。通过合理的配置水资源,按照科学的比例将水盐和水沙进行合理调配,从而保障河道中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应当科学合理的配置水资源以维持地表的水位正常,保障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5 严格控制水位,关注水循环状况
我国大部分的旱涝灾害,除了天灾人祸突降尚且无法应对之外,其他的就与工作人员对于自然灾害的预测有关了。
各种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前都有着预兆,比如说地震发生之前会有气象变化出现,而是洪涝灾害发生之前则是会导致土壤湿度突然变大,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对策与监视,中国气象局对于气象变化的预测是比较滞后的,这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灾害预防。及时对水位变化以及土壤相对湿度这些因素做出相应的判断,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涝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
2.6 修筑各种出水设备,人工储水
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总量是比较大的,水资源的储备是作用比较小。而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也远不如南方地区,所以做好水资源的储备是十分必要的。储水空间就是利用各种人工或者是大自然的存储的空间,进行水资源存储。水资源包括自然降雨、人工降雨,甚至还有高山冰雪水融化等等。而这些水资源的存储分为地表和地下水两个部分。自然降雨以及各种冰雪融水可以渗透到地下水中进行存储,而地表的水源的存储包括河湖水库湿地等自然存储池。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建造各种人工储水设备。地下水的存储还包括各种地貌下的地下裂缝、地下暗河。
3 水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可持续策略
3.1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把控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执行力度,节约水资源,保证我国能够早日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
3.2 加强水资源的调研
做好水资源管理情况的调研,要对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行分析。在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用水这块实现统一,城市和乡镇、上游和下游、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保证生活用水不断层,确保水资源的用量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积极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创新水资源的管理模式
要积极推动流域管理新模式,密切江河湖泊流域间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协调,建立起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的互动模式,加强统一化管理,保证流域内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机制的和谐统一,要将流域间水资源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流域管理新模式。
3.4各部门密切联系
水资源属于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社会化管理,必要时采取多种手段,让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起来,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要让各部门以及大众积极参与到节约水资源的工作中来,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5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秉承的是公平、可持续和效率的原则,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证提供给大众充足的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合理分配生活和生产用水。
完善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机制,在初始分配机制的基础之上,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调度,水质和水量并重,传统水源和非传统水源合理开发,优水优用。建立水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有计划的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水资源的保护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存在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现象,需要实行有效措施,缓解当前的状况,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郝利芬.我国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水污染防治对策[J].陕西水利,2018(04):74-75.
[2] 桂国礼.甘肃观山河水域水资源节约的措施[J].吉林农业,2018(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