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客户异常数据分析监测大中型信贷客户 潜在信用风险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4期   作者:王晓捷
[导读] 信贷业务是当前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信贷业务是当前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对银行利润、拨备、资本等很多方面影响非常巨大,直接关系银行的健康发展。如何全面高效分析监测信贷客户风险状况,提前发现客户风险隐患,进而及早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对保证银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是信贷管理与信贷审计工作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一、信用风险监测面临的困境
         目前,银行与客户,银行管理部门与基层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客户和基层机构往往缺少主动反映企业问题和风险的动力,银行难以及时有效发现客户风险苗头,准确把握客户真实风险状况,给银行信贷管理造成困难和被动。现在银行常用的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和指标,如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贷款违约、重大负面事件等,在反映风险方面显得较为滞后。很多客户风险持续积累,但银行却缺少提前感知风险的有效手段。大量客户在风险暴露时,已经到了难以避免信贷资产损失的境地,很多信贷资产从正常类短期断崖式下迁至不良,使银行丧失主动退出客户的时机。
         二、利用异常数据分析监测信用风险的可行性
         笔者通过信贷审计实践,对形成风险和不良的贷款进行分析, 发现很多大中型客户在暴露风险前,往往会出现财务数据异常、账户行为异常、融资行为异常的蛛丝马迹。审计人员从客户异常数据入手,抽丝剥茧,一般会发现企业异常数据背后存在的异常生产经营行为和高风险状况。银行如能重视这些异常信号,总结其共性特征,并在贷前调查、信贷审批、风险预警、信贷结构调整、信贷审计中深入关注、广泛使用,将可以提前预警很多风险,有效减少损失。
         银行信用风险监测目前还普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薄弱方面,主要包括,一是较多信贷人员经验不足,特别是财务分析能力不够,难以发现企业异常信号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二是基层机构因接触风险案例种类不多,对很多风险异常迹象及代表的相关风险认知不全面;三是当前基层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风险分析与监测,工作量大、效率低,分析监测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四是银行风险分析指标和框架不完善,在全行层面未形成批量分析且持续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分析机制,对重要信贷客户风险以及信贷客户整体风险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把握不足。
         笔者认为如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能有效提高信贷客户风险预警的能力。
         1.充分重视财务数据分析在信用风险监测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是分析客户财务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报表数据体现了客户最全面的财务经营信息,是客户风险分析的基础。但目前财务数据分析在银行信贷客户风险监测和信贷整体管理领域应用还不系统、不深入,其应用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审计经验表明,相比其他数据,企业财务数据信息量大,连续性强,更有助于从总体把握企业的经营现状和风险发展趋势,作为风险判断依据适用范围更广,全面性、准确性更强,应作为信用风险监测的重要手段。
         2.将大中型信贷客户作为信用风险分析的重点
         将风险监测的重点聚焦在大中型信贷客户,可以突出重点,提高分析费效比和分析质量。原因一是根据统计信贷余额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信贷客户数量较少,但信贷业务总量超过信贷总量的80%,这些客户是信贷风险的主体,风险监测价值高。二是大中型客户一般内部控制完善,外部监督有效,财务数据真实性高,即使存在造假也有迹可循,具备分析基础;三是大中型客户经营存在惯性,不易受意外事件影响,企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确定性高。
         3.构建客户异常数据风险分析指标和框架
         广泛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风险客户案例,集合银行众多信贷专家经验和智慧,分析、总结贷款客户风险暴露前财务、账户、融资数据异常的共性规律和特征,据此分类设计客户数据异常指标,校准预警参数值,列举异常指标代表的风险现象,最终构建成一个全面的客户异常数据风险分析框架。以风险分析框架为指导,可以有效解决信贷人员财务分析经验不足,基层机构风险类型识别不全的问题。


         4.形成批量分析监测大中型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的机制
         利用银行现有数据和系统资源,批量计算客户各类数据异常指标,管理部门可以据此分析客户整体风险,基层机构可以据此查证确认具体客户风险。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活动制度化,可以形成批量分析监测大中型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的机制。批量分析计算异常指标,可以减轻基层对客户风险分析的工作量,提升基层客户风险分析效率,并给基层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提示,弥补基层对风险认知不全的缺陷,提高风险分析质量。基层对客户风险的查证确认结果反过来可以不断迭代完善风险分析指标框架体系,使纳入监测的风险类型、指标更加全面、监测参数更加恰当、准确。
         三、利用客户财务数据批量分析大中型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的实践
         (一)信贷客户总体信用风险分析
         总体分析主要从客户群体财务杠杆水平、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经营异常、资金被非经营性占用五方面入手,分析符合设定指标的风险客户数量及融资金额。主要指标分别设定为,资产负债率大于85%,连续三年亏损,连续三年现金流为负,出现企业停工停产、逾期欠息或还款依赖于第三方等风险信息,其他应收款大于40%。通过结构分析和多期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信贷客户总体和分类风险特征以及趋势变化情况。
         (二)查找具体风险客户的其他常用指标
         1.“高资本公积”,客户存在隐匿高杠杆行为
         资本公积科目通常是客户虚增净资产,降低账面负债率,粉饰财务信息,以便获得更多融资的惯用手法。包括政府背景公司注入无法处置和控制的公益性资产、国企股权、林权、手续不全土地等低效无效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股东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其他客户高评资产价值提高资本等。
         2.“存、贷双高”,显示客户融资行为异常
         客户在自身现金充沛的情况下,考虑成本因素,会尽量压缩有息债务。如果出现存款、贷款双高的情况,客户有可能利用低风险业务释放受限资金,或利用利差、汇差套利,甚至可能是货币资金虚假。
         3.“高其他应收款”,表明客户营运资金脱离企业在体外循环
         主要表现为替政府提供资金形成政府隐形负债;为限制性项目或关联企业提供融资;转移资金逃废债务,承接银行不良客户债务,核算真实未到位资本金等。
         4.“高长期股权投资”,美化资产负债率,掩盖真实经济活动
         部分存在高比例长期股权投资的客户,通过设计多层股权投资结构,将负债或受限业务下放到子公司,实质是为了美化报表降低母公司资产负债率,掩盖资金的真实投向。
         5.股权高比例质押,突显客户股东资金紧张或套现动机
         大股东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高比例质押,则说明股东扩张欲望强烈、资金紧张,或者大股东并不看好上市公司,存在套现的动机。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高额举债往往会影响上市公司自身经营。
         6.高“无形资产和商誉”,隐含大额资产减值风险
         无形资产和商誉均属于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其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无形资产和商誉也是企业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常用手段,其间隐含大额摊销或减值风险。对债权人来说,高无形资产和商誉,并不形成有效偿债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